泼墨大地,缥缈晨雾艳阳天

更新:2017-04-05 15:38:07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泼墨大地,缥缈晨雾艳阳天

  岁次更迭,跨年时分,一道入冬以来最强冷锋匆匆掠过,天气乍寒还暖,清晨气凝重。大地氤氲,山形朦胧,露珠点点圆润,叶面盈盈浓妆,犹如刚被丝轻抚一般,是那么的妩媚,那样的动人……

  暮冬,腊月伊始,冷锋过后,清晨的六点半,天空依然灰暗,不见旭日晨曦,只有阴沉景象笼罩。推开户,凝神窥探,却发现天空如晦不见蓝天,而西侧方向的台湾海峡上空,更是乌黑一片。依据以往经验,倘若清晨西边天空乌云密布,则当天上午下的机率,必然大幅提升。

  赶在这场可能的大即将来临之前,我快步上楼察看顶楼的植栽区域,以作必要的排水因应。只是,当我抵达楼顶,顺势抬头仰望天空,却发现原本在室内所见那一片黑蒙蒙的天空景象,并非遮天蔽日的乌云,而是氤氲朦胧的浓。白随风回荡,景致扑朔迷离,位处南台湾的高雄,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漫天浓了。

  气弥漫,能见度约仅两百公尺左右,让不远之处的高楼房舍,类皆掩映于一片白茫茫的晨当中。浓高低有致,楼影虚实无常,在这一幅犹如国画留白的写意技法之中,恣意泼墨挥洒那人间缥缈的梦幻意境。此一场景氛围,内心不禁兴起了一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悠悠情愫。只是,这里是真实境界中的凡尘大地,并非虚幻月亮里的天上宫阙。

  宋代葛长庚的〈晓行〉诗,曾这样咏道晨:“余花点满红桥,柳絮沾泥夜不消。晓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宋人赵的〈早〉诗亦云:“山光全暝水光浮,数里霏霏晓收。露彩乍疑藏汉殿,日光不透掩秦楼。”似有似无,如虚如幻,此番大自然的映象杰作,就犹如新娘薄纱的委婉飘逸一般,让人不由得随之而心神荡漾、意念驰骋起来。

  苏轼〈赤壁赋〉尝云:“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对照于这清晨的白大地,眼前处处迷蒙一片,真让人有着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神秘感受。因为,在这白蒙蒙的意象境界之中,那些蜿蜒曲折的小河,那些错落有致的房舍,那些悦耳动听的潺潺水声,都早已被乳白色的晨所洗涤,一切似乎与印象记忆中的缥缈仙境,是那样的相似,是那么的怡人。

  南朝萧泽〈咏〉诗云:“从风疑细,映日似浮尘。乍若转烟散,时如佳色新。”中国民间俗谚亦云:“早晨有,晴朗如故”、“清晨浓重,天气必久晴”。这些与晨有关的天气谚语,类皆明晰指陈,如果清晨有,就表示当天一定会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而在我童年农村的记忆里,天气幻化中的晨艳阳,似乎也总是如此铺陈、毫无例外。

  由于在晨弥漫之后,总是出现艳阳好天气,因此一般人类皆将之顺理成章解读,认为清晨的起,乃是当天天晴的先期预兆。然而,如果深入探究,事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夜间的天空晴朗,才是造成清晨迷的主因。当晨散开之后,那原本的好天气,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因此,正确而言,应是天气晴朗,然后才有了晨;而非有了晨,才造成了好天气。

  漫漫黑夜,大地经过长时间的冷却,清晨拂晓时分,乃因之成为一天当中最低温发生的时刻。由于温度最低,飘游大地的气,自然也最为浓烈。待太阳出来之后,地表逐渐变热,下层空气依势上升,悬浮的滴慢慢消散,原野能见度渐渐提高。最后,云开散、骄阳露脸,温柔的金色光芒遍洒大地,暑闷之气也随之而至。

  无论是天气晴朗造成了浓,抑或是浓散后的艳阳当空,大地的多样幻化,的确令人称奇。当然,此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也恣意地泼墨出了多样化的大地景致,让原本单纯的晨、微风,不经意地展露出了无限潜沉的内蕴风华。宋代葛长庚〈水村〉诗,不仅描绘出了气流淌的婀娜曲意,也让人见识到了中场景的曼妙诗情,诗曰:“淡处还浓绿处青,江风吹作毛猩。起从水面萦层嶂,犹似帘中见画屏。”

  晨氤氲漫如烟,群山缥缈幻仙境;日出散洒艳阳,万水千山复现前。一样的时空流转,两种不同的自然场景,幻化出了多样化的大地风华。只是,究竟是天晴造成了晨,抑或晨铺陈了艳阳,对于宇宙循环的运行律动而言,似乎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终究,我们所面向的大自然,本来就是无始无终、生生不息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面向静寂境界,泼墨清澄心灵,期待能在这有形的晨与艳阳之间,静心观照那番无形的大地意境与人生哲理……

上一篇:打开窗,呼吸着清凉的空气 下一篇:思念人生的尘埃,再见温柔的泪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