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缪勒

更新:2018-04-05 20:40:08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赫塔·缪勒

  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是罗马尼亚裔德国最具特色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的创作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杂文、文艺理论等。200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穆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赫塔·缪勒个人简介

  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巴纳特山区的尼茨基村,她的父母是罗马尼亚境内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她的父亲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党卫军效力。1945年大量罗马尼亚人被流放到苏联,穆勒的妈妈就在其中,她在当今的乌克兰境内某个劳动营工作了5年。多年之后,穆勒在其作品《呼吸摆动》(2009年)中描写了流放到苏联的罗马尼亚人的生活。

  1973年至1976年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加入了巴纳特行动小组。巴纳特行动小组是一个讲德语青年作家组织,反对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奇奥塞斯库的统治,寻求言论自由。

  完成大学学业后,1977年到1979年穆勒在一家机器工厂当翻译。由于拒绝充当秘密警察的线人,穆勒被工厂解雇。被解雇之后,她受到了秘密部门的骚扰。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后来,穆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

  1984年成为自由作家,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穆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赫塔·缪勒写作特点

  赫塔·穆勒以写作罗马尼亚裔的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着称,从记忆、梦与内心出发。

  穆勒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关于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

  赫塔·缪勒代表作品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青梅之地》、《若今日我未遇见我》、《天底》、《约会》、《单腿旅行》等。

  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台湾,时报出版,1999)。

  最高成就

  赫塔·穆勒作品的最高成就应该算是2009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纳粹时期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俘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纪实文学的不可忽视的作品。”德国《时代周刊》文学评论开篇就给予了赫塔·穆勒2009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样的评价。

  (编辑:李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上一篇:邓一光 下一篇:洪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