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节日的情怀是不变的

更新:2018-07-10 15:39:22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冯骥才:节日的情怀是不变的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中的习俗、游艺、庆典,与大自然的气候和节律,以及农耕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随着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与农耕生活逐渐脱节,与大自然也不再那么亲密,很多节日记忆在年轻一代那里慢慢失落了。比如,端午是属于夏天的节日,庄稼旺盛生长,人也要激扬自己的精神,赛龙舟这样的习俗就产生于这种情感需求,那是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情感。现在提到端午,人们就不会自然生发出这样的情感需求了,与之相关的习俗也就只会淡化。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生活情感和愿望的共同表达,许多传统节日风俗中断了,我们的年轻人没有了节日记忆,令人惋惜。更多的情况是,有些习俗消失了,节日唤起的情感却不会变。比如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却没有变少。中秋节总想团圆,春节总要辞旧迎新,节日的情怀是不变的。

  比如说即将到来的春节,贴“门神”辟邪,贴“福”字迎祥,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谐、富裕、健康、平安。传统的风俗越来越少,怎么把节日过好?用更多有活力的形式支撑起民族的生活激情、人们的节日盛情,应举各方之力全力而为。2007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建议春节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我的提案很快被政府采纳,会后不久,国务院颁发文件决定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放假,春节假期前调,除夕给假。这个决定实施了五年,大家春节过得松快充分。中国人过年过的是除夕,过年的劲儿都用在除夕夜,今年恢复除夕放假,也是充分尊重了传统、尊重了民意。政府应为传统节日“搭台”,让春运通畅,鼓励各种春节的活动,比如农村的庙会、城市的年货市场,支持老百姓过好春节。按照中国的传统,年货市场是卖各种应时的过年用品,比如“福”字、蜡烛、红灯笼、吊钱、年画等。商家开发更多的年货,开辟年货市场,既符合商业的规律,又能为人们带来节日的愉快。记得多年前逛天津天后宫的年货市场,我在一个剪纸摊上看到一个小福字,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电脑上一贴,上着网,年意顿时来了。这种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没有的,但人们对它的再创造还是缘自节日的情感,传承传统。

  对于节日的情怀传承,每个人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突出传统节日的教育,我甚至都想给小学生编一本传统节日的课本,让他们知道这样过节很好玩、有味道、有我们民族的特点。另外,媒体也可发挥它独特的优势,积极营造节日的氛围,把有新意又有传统味道的节日信息传播开来。不过,节日的真正主人还是老百姓。一个节日过得好不好,还是得听老百姓的心声。春节是中华大地各民族的节日,过好春节要看到更多人的愿望。现在办春节晚会,太盯着城市人的喜好,又太在意、迁就年轻人的喜好,而不够关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这就会使大多数人不满意。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上一篇:纪念苏珊·桑塔格:文字的良心 下一篇:海岩、麦家:莫言该重新找个出版人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