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记忆穿过来往的淡云,在轻风中摇曳,在繁星下流淌,抵达我的眼眸,在脑海中开出一朵朵浪花。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而我的故乡是有着青山秀水之称的黄陂。
小时候,正如《稻香》中写到“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奔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初夏是忙种的季节,大人们在稻田里耕作,我在和小伙伴们便在河岸追逐玩耍或拿着一根细树枝拨弄河里的鱼。夜色降临,水面升起轻烟,不远处,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宛如地上的星星。随着大人们一声大喊回家吃饭,我们才收起兴致跟在大人们后面回家吃饭。回到家中,在家中小院里,撑起桌子,摆上饭菜。如果有一盘炒的金黄酥软的黄陂豆丝,那便是再好不过了。慢慢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星星像珍珠一样倾泻在天空中,月亮也探出了大半个脑袋,打望着地上的欢声笑语。
慢慢地,我也在逐渐长大,路边的蝴蝶,夜晚的萤火虫显然没能再引起我的兴致。当公交车代替步行或自行车时,我已经慢慢忽略了路边的风景。不知不觉延绵的山群不断褪去,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商店和热闹繁华的景象。如今在外求学的我,决定回去看一看我的母校,穿过热闹的街景,漫步于小道,来到了我的高中,黄陂三中的大门。爬上启明楼的最高层,可见远处青树蔓络的木兰山。木兰山因巾帼英雄花木兰而得名,花木兰替父从军,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事迹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黄陂人。“忠孝勇节,百折不饶”的木兰精神也在黄陂人心中可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我的记忆中,春秋时节清晨的木兰山,应该是它最美丽的样子。它没有泰山那般峰峦雄伟,但云雾缭绕的仙气为它的青翠增添了一份神秘。如果要将她比喻成一位女性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一位温柔似水但又不失坚韧品格的女子。
漫步在高中的校园里,清晨的校歌《木兰与我们同行》又按时在木兰山脚下响起,看到那些穿着校服急匆匆赶去升国旗做早操的身影,仿佛看到了自己。来到教学楼最靠东边的教室,曾经的物理老师正在做磁感线穿手心。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教室,同一个老师,只是在哪个教室坐着的已不是我们。突然想到,回不去的叫做过往,到达不了的地方叫故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曾经想逃离的校园与故乡,如今成了最温馨的过往。
到了中午,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吃店,点了一份炒豆丝。老板笑嘻嘻并默契地说:“像往常一样多放青菜,多放油,微辣吧”。不一会儿,一盘金黄的豆丝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完便坐上公交车赶去火车站。
台湾作家龙应台《目送》中写到:“有一种寂寞之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入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年少的我们像蒲公英一样渴望着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天借着风力前行,飘在未知的角落。来年春天却又惦记着自己原来最初的故乡。
火车徐徐行驶,繁华热闹的商业区也一点一点消失。慢慢地,黑夜成了车窗的窗帘,已经看不见外面的风景。我百无聊赖的闭上眼睛想着今天母亲送我去车站的情景,想着高中三年的回忆,想着今天去吃豆丝的那家小店,想着……此时我想高举酒杯,一杯敬故乡昔日的朴素模样,一杯敬故乡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杯敬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