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愧忠烈祠

更新:2020-03-09 11:11:33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抱愧忠烈祠

我曾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将它介绍给身边和远地朋友,他们大都惊诧着,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许多朋友在看过这个地方后,往往不无懊恼地抱怨:就这么个破地方,跑这么远的路来,有什么看头。我望着他们熟悉的面孔,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我忽然间觉到一种巨大的精神隔膜。有一次,我将它介绍给外地一位搞历史的朋友,在此之前,他曾经撰写过抗日战争的史料。他听了我的话,非常震惊,又是那样的迫不及待。正好那一天大风,我们好不容易弄到一部车,当我们一头尘土,一脸灰屑地从黄土中钻出,站在它面前的时候,它就那样在风中横陈着破败的面孔,一任黄沙从它的身上掠过。风声掠过这些曾经是青色,如今上了些年头的砖块,发出苍凉的声音,仿佛历史沙哑的喉咙一般,诉说着往日的沧桑与悲凉。朋友在我的指点中,停下脚步,望着这座连乡村庙宇都不如的破败祠堂,一下子惊呆了,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这都是些民族的英雄啊!他痛惜的神情至今犹在眼前。
这一次,我是在读了一个日本人在网上下的侮辱中国人的贴子后,邀请两位朋友去的。一路依然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依然有黄风拖着尾巴在土梁上撵过。在一条布满卵石的自然河道公路上颠簸了许久,身后的黄尘才渐渐小了。驶过一条沟谷间的小河,就踏上了陕西的地界,路边开始出现房屋,树木和狗。远处有一群羊在黄土梁上跑坡,如一堆飘浮的白云。我们听到了民歌,但听不清歌词。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地处陕、蒙交界处的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镇。这个镇在历史上一度曾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所辖,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中期,这个镇子曾因抗日名将、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民族英雄"的马占山将军而名闻大江南北。我们所去的目的地——忠烈祠,就是马占山将军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雄献身的抗日将士们建造的,不怕别人指责我孤陋寡闻,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为抗日阵亡将士建造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一样的衰败,一样的局促,一样的寒伧,一样的荒僻。忠烈祠的门被十几捆麦秸、豆秸紧紧塞着,半年前破败的门彻底朽坏了,枯木零落。我们无法进入忠烈祠,试图将草捆扒出一个口子,但被人毫不客气地阻止了。
既然不能进入,那就让我们在周围看看吧。一地的断条砖石,一地的瓦砾荒草。看得出,祠前精致的条石和格局依然保持着当初的风貌,依然强烈地渗出建造者肃穆的情怀和深深的追忆。残破石阶下的荒草,让人觉到了岁月的苍凉和无情。从史料上得知,离祠不远的前方,有一个高大的造型别致的八角亭,由一条石甬道连到祠前的台阶下。亭下立有邓宝珊将军的手书和后人为马占山镌刻的德政碑。这个亭,一度曾成为哈拉寨的标志和忠烈祠的像征。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地的瓦砾,不时露出地面的断砖残石,令人依稀看到往日的规模与布局。
有人用手一指说,那就是镇zheng府,你们要不去那儿打个招呼。顺着手指看过去,满目的白色瓷砖,在陽光下很耀眼。这时过来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他的手指关节粗大,面上沟壑纵横,声音苍老而深沉。他问:你们是县上的还是榆林的(这地方归榆林行署管辖)?待知道我们的身份后,他一遍一遍不无惋惜和遗憾地告诉我们,碑也被人盗走了(后得知,该碑在某博物馆)。我知道他说的那块碑就是由马占山将军撰写碑文的忠烈祠记。
我们望着破败的忠烈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人继续说,这几年没有几个人来了,谁来看这么个破地方,也没有人管。再不修,遇上雨水大,塌呀!我们聊起马占山,老人说,那是个小个子的东北人,你们也知道这个人。我们说,好多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这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曾让许多爱国青年热血澎湃,豪情万丈。老人说,都是过去的人了,他神色萧然,将目光投向对面哨楼,再没有说话,然后慢慢地走远了。走了很远,忽然回过头冲我们喊:你们上山看看吧。便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我们在周围看了看,信步走进了与忠烈祠并排不足三十米处的一座小庙。庙里香火缭绕,张挂着许多红绸布,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一对照,使忠烈祠里凌乱不堪、牌位东倒西歪埋在粪便里的景像更强烈地突现出来。看得出,庙里处处留下被人精心料理的痕迹,也经常有人光顾,香炉里的香灰积了很多。看我们很疑惑,老乡说,这儿的神仙很灵,有求必应,经常有上香敬神的。我们问有没有给忠烈祠上香敬纸的,老乡们都笑了:破窑烂牌子,谁疯了谁给上香烧纸,连过清明也没个人影儿!
扯远了,现在该让我们看看忠烈祠里的这些将士了。

到底是军人,到底是一群热血男儿。即使到了这种地方,还依然排列有序,秩序井然,浩气长贯。仿佛一队队列队的士兵,正等待着一声令下,随时就会杀赴疆场。今天我们站在忠烈祠破败的厅堂里,依然能感受到他们英气逼人的豪壮,依然能领略到他们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刚烈与强健。碧血荒原,猛志常在。
最上面的那个最大的牌位,肯定是刘桂五将军了。接下来是三个牌,依次是五个牌,然后是十牌的列队,整整排了十三排,每一个牌位就是一具活生生的曾经叱咤风云的生命。谁也不能想像,生命会被排列、挤压在如此狭小局促的空间里,这是些什么样的生命啊!戎马生涯,纵横驰骋,越过白山黑水,驱伐鞑寇,将生命的豪情与战士的赤诚抛洒到这块遥远的土地上,毅然决然,前仆后继,忽然间生命戛然而止,他们的身体倒下了,倒在一片片被血染红的黄土地上——这些生命,与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儿女的生命一道汇成了我们民族精神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激流,是中国军人在国难史上挥洒的最壮阔的一笔。东北乃至整个民族抗侮史的开篇或若干章节将由这座祠提供材料。现在,听不到他们的呼吸,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多少槍声,多少呐喊,多少跋涉,多少鲜血,经过血与火的拼杀,经过慷慨赴死的悲壮,终于宁静了。四周是沉默的山脊,眼前是繁茂的蒿草。只有虫鸣相伴,只有山风抚慰,夜晚和星星对话,白天与太陽相依,没有谁的脚步会来叩响这片土地,没有哪一种肃穆的眼光会在这里做更多的停留。一切都结束了,伴随着硝烟的消失,结束在一种悄无声息却又杂语喧嚣的承平世界里。一切都凝结了,凝结成一种晶体,然后就像盐重回水中。没有问候,没有致意,不声不响,随风而逝。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篇:新疆的歌 下一篇:歌唱的村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