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我网购了一块小白板放在家里。我在小白板中间划了一条线,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罗列出五六项每日的待办事项,右边记录着两三篇文章的写作灵感。
刚开始的时候,左边每划掉一项事项,右边每新增一个素材,我心里就会升腾出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在时间管理和捕捉灵感方面越做越好。
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效率不升反降。经排查后发现:越写越密的小白板让我心浮气躁。左边的待办事项,让我一件事情还没做好,就想做另一件;右边的灵感记录,让我一篇文章还没写好,就想写另一篇。我开始感觉写作变得痛苦,脑子里杂乱地并列着多篇文章的主题和素材,反而更难专注地写好一篇。
回想自己写作手感最顺的时候,是选定一个选题,去深挖、去发散、去联想的时候。为了重回自我巅峰状态,我改变了使用小白板的方式——把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
取消左边待办事项的记录,聚焦某个选定主题的写作,上面一栏写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下面是紧扣这一主题的灵感存根,包括观点、例子、结构等。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已经被稀释掉的专注力又高度凝聚起来。
这块小白板就像是我大脑的投射。当我不再三心二意、贪多求快,而是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时,我发现内心不那么焦灼和纠结了,写文章的速度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2
上个礼拜,领导带我和一个年轻同事去拜访客户,对方几个总经理级别的人接待我们。
中午一起吃工作餐,在场的双方领导们,平均年龄大我俩20多岁。他们边吃饭边聊天,说起当年怎样耐住性子,十年磨一剑地做企业。
饭后等车时,那位年轻同事对我说:时代不一样了,领导们年轻时差距小,能一门心思钻研业务,容易出成绩。可是现在,要坚持做点什么真的很难,似乎每个人都很浮躁,谁的心能淡定得下来?
我觉得年轻同事的想法十分眼熟。看看周围的人,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比你忙碌还比你美丽。修得两个学位的超级学霸,经营三家公司的创业天才,横跨四个领域的跨界牛人,让我们羡慕得内心浮躁。
年轻人希望自己少年得志,普通人希望自己逆袭成功,创业者希望自己抢占风口。但其实,真正逆袭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能静下心来,把时间、精力、资源和毅力形成合力,投注到一件事上,争取把事做好做透的人。
且不说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才需要积累一万小时”之类的大道理,就打比方在网上下载连续剧,如果多个任务同时进行,要等很久才能下载下来,而如果先把第一集下载好,边看前面边依次下载后面的视频,追剧就能很高效。
我越来越相信,心思分散、浅尝辄止的人可能一无所获,专注深耕、持之以恒的人常能笑到最后。
3
最近,有位读者私信我说,他是今年的应届本科生,离校两个月,跳槽三次。他说自己急于做出成绩,但是跳槽越频繁,心里越迷茫。
我劝他沉下心来,不是说跳槽不好,而是精进业务需要时间。
以前我做海外销售时,有个同期入职的男同事,开局打得漂亮,比很多人积极主动、高效进取,是我们印巴市场界的成单小霸王。
后来,他觉得公司的提成不高,就带着手上的资源跳槽了。那家新公司开出的条件不错,,但在印巴市场没有优势,他手上合作过几次的客户对他也没有多少忠诚度,他重新开拓其他市场,后来陷入越跳越糟的循环。
当时,公司有几个同事,爆发力不强,但耐力十足,越做越精通。其中一个女同事,毕业后就没换过工作,很多离职的同事交出的客户资源,老板都优先分给她。她渐渐掌握了公司的核心资源,业务能力十分精湛,老板和老客户都很信任她,收入也与日俱增。
我有个做hr的朋友跟我说过,跳槽有个3、5、7的年份之约,掌握技能至少需要3年时间。所以,每一次跃迁之前,都需要“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
4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有句话: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才华这个词,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这句,还真是一句顶一万句。
另外有位作者也曾感慨说:这个时代时兴高速度,不知不觉,许多人都对时间失去了耐性,不能心平气和一直专注于某一事物了。我认为,恢复这种平静的心情是种修养。
你若浮躁,自乱阵脚。而克服浮躁,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远见。
作者: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