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青春范儿
青春的范儿是什么,青春可以是一切,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篇文章,那么最美的青春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开的青春就像那骄一一下的玫瑰,娇一艳欲滴;成长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坚韧无畏;枯萎的青春就像那微风下的柳枝,安逸无思。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喜欢在一一光下许下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崇拜在人群中挥舞闪光的焦点;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愿意在泥泞中追寻不变的坚持。
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的骄傲,一样的自尊。
因为我们有着一样的青春,蓬勃的不言放弃的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关在监牢里的囚徒,它的一切都只得听从命运的命令,在平淡艰辛中走完;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耀眼的诗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给它焕发光彩,才显得与众不同;有人说,青春是一笔过时不来的财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放弃了一切去享受,才能体现生命的乐趣。
可是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从不这么想。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种信念一直跟随着我们的青春,那就是—梦想。青春之所以显得平淡,是因为你没有为了梦想而足够努力;青春之所以显得豪华,是因为它给予了我们生命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样东西莫过于奋斗的一精一神!而这种一精一神一旦失去了我们的肯定,它就显得毫无意义!
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自信满满的范儿,骄傲勇敢的范儿,大胆真诚的范儿,没有人能够瞧不起你,如果你有不平凡的青春。因为你不仅理解青春的奋斗,也可以在奋斗中完成青春的使命。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
篇二:伤心儿女
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眼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3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3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有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等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护一士的话音刚落,3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
他们3个人将同时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问题。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3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有多少财产谁也不知道底细。
“记忆移植进入程序。”随着医生的话,3个人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一一暗的小屋,潮一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这样陌生,却又熟悉。老大心想,当自己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一逼一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破屋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一挛,巨痛袭来,生下一个血糊糊的孩子。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一吮一,一吮一了七七四十九天,血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一妈一说过我小时候眼睛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一抽一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自己家住的那些日了。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难怪有一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3个人都在“记忆”中泪眼模糊。他们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裹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篇三:说说我们90后
“80后”的飓风吹过,“90后”的狂风正在登陆。这是一个青春的舞台,这是一个热力四射的舞台,这是属于我们——“90后”的一个年代。
“90后”的我们,个一性一是我们独创的品牌,张扬是我们独有的风采。穿的衣服跟别人一样,俗!想的东西跟别人一样,没想法090后”的我们,积极创新,塑造自我。摆脱老一辈学生唯唯诺诺的形象,跟老师在课堂上谈古论今,进行学术交流;在球场上,一个三分球赢得在场人的欢呼,骄傲地抬头绕场一圈,外带几分自满,但又有什么关系,这是青春,焕发光彩,我们享受青春。
“90后”的我们,热情敬业是我们的一精一神,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写照。奥运期间,是“90后”大展拳脚的时机。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在火炬手身旁默默护跑的人员,是“90后”;用灿烂的笑容,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来宾,尽显大国风范的是“90后”。“90后”的我们更愿意与社会交流,更愿以自身的活力来染红这个火红的八月。
“90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对社会无尽的一爱一。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哀。虽不能远赴灾区,但在校园里,也可见“90后”忙碌的身影。开广播,呼吁全校师生捐款,共同关注灾区;拉条幅,倡导社会人士人人献出一份力。稚一嫩的脸皮下饱含一着对祖国人民深切的一爱一;青涩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对社会的一爱一意。我们用实际行动说,我们是祖国一分子,我们一爱一国。
“90后”的我们张扬个一性一、热情、一爱一国,但我们有时却自私、脆弱。“90后”的我们在独生子女的光环下长大,比温室里的花朵还娇一弱。我们集万千宠一爱一于一身,却不肯分享,集体观念不强,因此时常得罪旁人。我们经不起风吹雨打,高中生因小事自一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心里素质如此之差,这一棵棵幼苗在经历风雨洗礼后,还能有多少棵能茁一壮成长?我们太脆弱,易碎的玻璃不适合成长。我们,需要改变!
21世纪是“90后”的年代,压在我们肩上的是整个社会的期许。是的,我们热情,有创造力、有前途的,但我们也应承认,我们仍有不足。坚定地踩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走,不断地改进自身,克服自身缺点,“90后”的我们一定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未来在我们手中!
坚信,“90后”的背后,是整个崛起的新世纪,新中国!
篇四: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一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一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一精一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一爱一彻底回归的呼唤。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一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一爱一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一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
篇五:向芯片说“不”
能让人无所不知的万能芯片,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有了芯片,我们不用再为考试疲于奔命,不必再为“之乎者也”头昏脑涨,也不用为天文地理绞尽脑汁,更不必……然而,有了智能芯片,就真的风光无限好么?
我们自以为大脑一操一纵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史记载的东西,却在一个小小的智能芯片手里被玩一弄,被一操一纵,于是,我们便像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合格品”,被智能芯片放在手掌把一玩,在芯片感叹自己惊人的复制力后,我们被无情地抛进这个叫做社会的大市场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将来的我们除了不同的皮囊,剩下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将不再是我,或者说,我们都将不是我们,总之,我们是安装上同一主机的傀儡,对,是芯片的傀儡!“不!”我要疾呼,“不要做芯片的傀儡!”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求索的意义。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可是,试想一下,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腹有诗书,最明显的便是嘴上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索的道路上却无一人行走,或者就算是行走,那也是目光空洞,走到哪里都是流一浪一。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独有的思想。芯片的到来给我们省了不少力气,就连思想这个问题,他都考虑到了。我们不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丧失了一项基本能力。如果把思维比作花,那满世界都是一种花,是一片花海,像汹涌的一浪一潮,朝我们扑过来,吞噬我们心中残存的思想,泯灭,消失。
如果当真那么有一天,我们有了一个万能芯片,我想那不是全球的福音,而是人类即将泯灭的宣告。所以,朋友们,让我们大声呼喊,让我们向芯片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