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散文家刘成章

更新:2021-03-17 23:19:59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走近散文家刘成章

在新浪博客不期而遇散文家刘成章老师,立马引起我的关注。与刘成章老师相识(当然是以文神交)是在多年以前我翻阅初中教材七年级课本时读到先生的《安塞腰鼓》时的事情。刘老前辈一篇洋洋洒洒的《安塞腰鼓》如旋舞的诗歌一样,充满了激情和豪情。至今想起来都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由于喜欢这一篇散文,我也特别关注了作者简介,从简介里知道了刘老前辈是陕西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由于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还进修过语文课程研究生班,因此还算半个校友。古语云:“文如其人”。读着刘老前辈诗情洋溢的篇章,于是在我脑海里也浮现出了一个对于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诗人的形象。当然看了简介,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历,也明白了昔日才情迸发的青年才俊也已经是花甲老人了。也许由于刘老前辈这一篇文章实在叫绝,有“浑然天成”之意。因此,很多初中语文教材版本都有它的影子;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各类试卷把它编为了阅读试题。这些做法足以见得这篇文章的份量,以及他的审美价值。前不久,我还在将要出版的《美丽陕西》一书拟定的篇目里看到了这一篇文章还被编发在了写陕北安塞县的代表文章里。这又足以见得刘老前辈这一篇文章的艺术魅力。

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里我还读过中学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先生对于《安塞腰鼓》教学艺术的深刻构想。印象深刻的是余映潮先生的解读重点着眼于诗意语言的解读,尤其是余老对于课文里那妙语连珠般的修辞的解读。的确,这篇文章的语言犹如孔雀开屏式的五彩缤纷,也有如万花筒式的一瞬间的喷薄爆发。设若没有对于生活的如此熟悉,对于生活没有如此的热爱,对于生活缺乏诗意的想象,那是万万做不出这样的传世美文的。

刘老前辈这一篇文章我是读了再读,品味了好多遍,也被文章里的那一种诗意的想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感染,激发。由于自己本身热爱文学,平时也写点文章,我记得在一次参加同学父亲的丧礼上,意外地听到了关中农村大鼓声势夺人的鼓声。那一个牛皮大鼓打地热火朝天,打得天昏地暗,打得飞沙走石,打得夺人心魄。

回来后,我的心魄里还是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大鼓声,这鼓声,盘旋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平息。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如神灵的命令一样,我不得不拿起笔在一瞬间写下了当时憋在心里的感受。写完后,我感觉心里如释重负一样。而那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我最初命名为《大鼓赋》,发表在《中国作家网》。后来我又把题目改为《听关中大鼓》,发表在《光明网》。这一篇文章由于着眼于场面描写,因此上在写作上我容易想起刘老前辈的《安塞腰鼓》。这样无形中就受着他的奇诡的想象力的引导,受着他绚烂般的语言的启发,受着他那排山倒海般的激情的感染。

比喻,排比,夸张,顶针,反复,衬托,联想,想象,凡是刘老前辈用到的,我也用到了;凡是刘老前辈宣泄到的,我也宣泄到了。也许,这两篇文章都是着眼于听觉描写,没有丰富的想象是难以传达出眼前的美好景物的。当然,刘老先生面对的场面比我面对的场面更大,更恢弘,更易于展示那一种无边无际的想象力。而我面对的场景较小,场面也比较单调,没有刘老前辈面对的场面更丰富多彩,更易于阐发。但是我感觉自己还是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起先,之所以要把这一篇文章命名为《大鼓赋》,是因为自己深受汉大赋的影响。我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充分的感受了赋作的魅力,漫游在赋这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里,我尽力吸收的就是赋作的那一种穷形尽相,泼墨如云的笔法,瑰丽想象的思维魅力。事实上,我成功地做到了,我先后做了辞章华丽无比的《作业赋》,另外还有其他抒情小赋,受到了好评。这样,我更自信了,决然相信自己也有文学的潜能。于是,更加的投入读书,写作,深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于是,灵感源源不断,佳作连连,直至今日,收获颇丰。

一个好作家是用他的作品感染读者的,也是用他的作品征服读者的。读刘老的文章,我想受到的深刻影响不止是我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人。能影响到这么多的人群,无疑是大作家,大散文家。而作为一个作家,他天生的使命就是要扎根在广大的读者心中,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这样,他才无愧于作家的称号,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上一篇:嘉陵江的早晨 下一篇:张恨水散文|风飘果市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