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记忆中的火炕

更新:2021-11-30 20:28:49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散文| 记忆中的火炕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在我国北方好多地方,火炕是以前家家户户的标配,不管农村城市、贫穷富有、高低贵贱,家中必有火炕。火炕也似乎从来不挑剔,上到皇宫豪宅,下至寒窑窝棚,有家就有炕,有炕才算家。火炕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而一般的木床无法抵御冬天的严寒,人们就发明了火炕作为取暖保温的设施。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初“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火炕,以取其暖”。在那些家中人口众多的年代,不管是窑洞还是房屋,当你步入室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铺大炕,甚至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有时一个屋内,进门就是一个大炕,人们戏称“忙上炕”。还有些大炕由10几个炕面组成,蔚为壮观。因此,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在炕上。


实际上,火炕铺设并不奢华。最下面贴炕面的是一层竹席或苇席,家庭贫穷者仅此而已。而条件稍微好的家户,在席上再铺上毛毡。羊毛做的,既可缓冲热力,又可隔潮防土。其上才有床单,如果床单没有补丁,才算殷实富足之家。所以,炕也是各家家境、家风的一面镜子。家境好的人家,炕上摞着好几层被褥,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花花绿绿、高低错落。不靠窗户的炕的另一头,还可以放一个炕床,上面放上两个大木箱,挂上锁,那里通常是家里的百宝箱,大气而有档次。而箱子上面往往叠放着新的被褥铺盖,那是家中来了亲戚或重要客人才舍得用的。如果主人家里干净卫生,孩子有规矩有教养,炕上定然整洁有序,没有乱堆乱放,更没有破烂油腻。以前女子出嫁前,必先到婆家去“看家”,而炕这一方天地定是首当其冲。火炕不仅仅解决了主人家坐卧起居的问题,还扮演着待客的重要角色。家里来了客人,简单的寒暄之后,最真诚最温暖的招待便是:“坐炕上,坐炕上”,如果客人还有些谦虚放不开,主人就有些急了,总会热情地说:“上炕,上炕”,从不会说:“鞋脱了,上炕,上炕”。随后,主人会把一方炕桌放到炕的正中,客人围坐在炕桌的里侧和左右两侧,主人则坐到炕沿或直接站立在地下,一壶茶水沏上。男主人使个眼色,女主人便怯怯地问:“饭吃了吗?”不管客人如何回答,个把小时后,一顿长面就上了桌。这时的客人不仅仅感受到的是火炕的温暖。火炕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放学回家,脱鞋上炕,趴在约一尺高的炕桌上读书写字,方便实用。闲暇时光,几个小伙伴抵足而坐,盖上褥子,翻绳、抓五子、打牌等等,玩得不亦乐乎。或是翻跟头、打滚,欢声笑语在火炕的热气中弥漫。晚上搂着猫咪暖暖地入眠,猫咪“咪咕咪咕”的声音是最好的催眠曲。火炕里烧洋芋,也是一件让人念念难忘的美事。等火炕中填充的秸秆、牛羊驴粪烧至热灰时,把洋芋挨个埋于灰中,两个小时后,轻轻拨开膛灰拿出来,那便是人间的美味。不焦不煳,皮脆而黄,均匀的受热使洋芋的质地松散,香味充分释放,口感细腻润滑,香气和热气双重撩拨着你的食欲,让人欲罢不能,多年以后想起,也常常舌下生津。冬闲时间,妇女们也多了在炕上的忙碌。裁剪拆补,做鞋缝纫都移到了炕上。尤其是年关将至,为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每家每户的火炕就成了新衣新鞋的加工厂,一针一线带着温度,穿越昼夜。火炕上的另一侧,有时一个面盆被包着被褥,在火炕的加热保暖下,面团升温发酵;或是一盆待发的豆芽,在火炕的温润中缓缓生长。妇女们一边手中忙碌着,一边看看那包裹得像小山丘一样的盆,或是透过窗户望向远方,眼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冬日的寒夜,在外劳作的人们,匆匆吃完饭,坐上火炕,拥着被子,一天的劳累和寒冷在火炕源源不断的暖流中被驱散。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能在过年奔回家中,躺在魂牵梦萦的火炕上,才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丝丝缕缕的暖意是治愈乡愁的良药。在当今,由于楼房暖气和各种取暖设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来越少,我们丢失了火炕,更多地丢失的是暖暖的记忆。


上一篇:原创散文 | 校有三李 下一篇:原创散文 | 繁华落尽,独恋宁静人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