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丹筠
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正年轻,那时候的女人擅长编织,比方说钩个茶盘罩子、钩个桌布、织个毛衣、毛裤之类的东西,或是用珠子穿个门帘啦,那时候的女人几乎人人都会,算是心灵手巧吧,也是一种时尚。
我虽然也是那个年代的女人,但是我啥也不会,我比较擅长的是厨房烹饪,对于手工编织之类的东西一窍不通,也没兴趣去学。
八四年的时候,我结婚了,婚后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不会给孩子她爸织毛衣,为此我经常被数落。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求助于婆家的嫂子和姐姐,嫂子织一件毛衣、姐姐织一件毛衣,虽然毛衣织成以后,她们都会说我:你也不学学,总不能一辈子都央求别人给织吧。但是我还是没学,因为我对这些东西压根没兴趣。那时候把自己亲手织的毛衣叫做温暖牌的,我很惭愧,结婚好几年了,也没有给孩子她爸爸织过一件温暖牌的毛衣。
毛衣穿几年以后不软和了,就要拆了重打。于是我又央求娘家妈帮我拆毛衣,洗好以后再求婆家嫂子和姐姐织。哎,那年月呀,我心理负担很重,可想而知,一个不会织毛衣的女人,是多么的不称职呀。
女儿出生了,小的时候拾百家的衣服穿,有啥穿啥,倒也轻松。随着女儿的长大,衣服拾不到了,就得去买着穿,尤其是毛衣、毛裤问题,成了我的心病。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织毛衣,水平不高,织给女儿穿还是可以的吧,小孩子么,能凑活。我找来了旧毛线,开始我了的第一次编织。我用两股中粗线并在一起,用棒针织了起来,很快就织好了女儿的毛裤,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织毛线呀,感觉挺简单的。周天回婆家的时候,孩子的姑姑发现了女儿穿的毛裤,就问:谁织的?我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自豪的说:我妈妈织的。孩子的姑姑说:你妈妈真想得出来,用两股中粗线织毛裤,硬邦邦的,看着很厚,穿着一点都不暖和。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我又被一家人冷嘲热讽了一顿。
后来,市场上有卖羊毛衫的了,于是我就劝孩子她爸爸买羊毛衫穿。那时候人的观念比较陈旧,总认为自己手工织的毛衣穿着暖和,不愿意花钱去买羊毛衫。于是我就使出浑身解数,从暖和、时尚、省事等角度去说服孩子她爸爸,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们家终于和毛线说拜拜了,回到婆家时,那个织毛衣的话题终于成为了过去,我也可以不用愧疚了。
也许老天爷就是不让一个人十全十美吧,总让每一个人在拥有优点的同时还存在那么一点小小的不足;总让人多彩多姿的一生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遗憾。我很庆幸,我的不足已成了过去,我的遗憾也已经弥补。
那,已成了我记忆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