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梦终不醒 一曲红楼传千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增删十载修得《红楼梦》后的真言感慨,道不尽的辛酸苦楚让人潸然泪下,渺无知音倾诉的孤独寂寥让人叹息不已。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如此,天生歌喉的陈力如此,作曲家王立平亦是如此。
音乐确实是个好东西,任何一个时空都可以依托音乐传递对话,因为它没有任何界限,只要用心,就可以让音乐穿越时空。1982年,王立平就尝试了隔着时空与曹雪芹对话,用尽全部心血的他成功了。
音乐是最简单的音符,却是最丰富的表达,它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还可以连接远古的故事和今天的观众。曹雪芹笔下的那个时代与我们隔着亿万光年的距离,但是在时空里跳跃的音符却是相通的。
满腔惆怅,无限感慨是王立平经过多次探索,终于执笔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画下一个个音符,奏出美妙的乐章。这些音符不仅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情感,也是曹雪芹内心深处的一种诉说,更是王立平倾注心血灌溉结出的果实。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无论是人物还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而王立平却只能“无中生有”。当年,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经年累月,青灯黄卷,终于寻找到了专属《红楼梦》的美妙音符,留予世人传唱。
最后《红楼梦》主题歌的确定,也是王立平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才决定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而他这样决定的理由有三个。第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第二,“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第三,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就这样,最后才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在王立平身上,除了音乐专业的精准技艺之外,我们从他的创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是他用心去爱音乐的那份真诚。其实,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最高的境界是音乐与人物能合二为一,而这样的艺术,只有内心用心去感受才能创作出来。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寒来暑往,经过四载有余的煞费苦心,王立平四年如一日的用心去创作,终于实现音乐与人物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了,《红楼梦》中有许多歌曲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是当初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后来,王立平还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给自己。
在《红楼梦》的所有音乐中,最值得一提的非《葬花吟》莫属了。那可是王立平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才创作出《葬花吟》的,可以说,这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歌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王立平,你会怎样去进行创作呢?恐怕也和他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吧。
很多人不是特别喜欢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总觉得林黛玉弱不禁风,老爱因为一些小事生气,身体又不好,整天病恹恹的样子实在让人忧心。试问,除了书中的贾宝玉,哪个现代男孩会喜欢这样一个难伺候的女孩子?大概现代时尚有型的婆婆也不太愿意娶这样的女孩子当儿媳妇吧。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呢?贾宝玉又为什么会那般喜欢林黛玉呢?
王立平冥思苦想后,终于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觉得,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虽然性格上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更多的是她身上那种悲彻天地的情怀让人欲罢不能。你细听,“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这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她在向苍天发问,乞求上苍给她一个答案,同时这又是一种悲鸣。
我们就在看到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又突然看到她内心的那种强大,一瞬间,她的形象就高大起来了,让人在怜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当时在王立平的脑海中,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就源源不断的冒出来,带着对林黛玉的那份感悟,旋律也就油然而生了。当时的王立平情感十分饱满,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了。
最后,王立平还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他就像是在用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这种感觉就像是书中的人物从书里走出来,将书中的字里行间转换成音乐。?
王立平爱《红楼梦》,更爱自己倾尽心血创作的红楼音乐,他爱到一生只能爱一次,像他这样既深沉又执着爱着的人,这世间又有几人?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