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趣谈二:耍

更新: 2018-05-21 23:43:35


  耍苟利子


  前不久,我和妻子到北京市木偶剧团,看了一出木偶戏,很热闹,有说有唱,还有特别的变换不测的灯光背景;但是,看后,我有一股失落感,也许是老人怀旧,我总觉得不如小时候,看那些走街串巷的耍苟利子的街头卖艺的好。说起这耍苟利子的,我想起了《燕京岁时记》中所记“苟利子即打虎,跑马诸杂剧”。把耍苟利子的列为杂剧之类。


  耍苟利子原是“耍傀儡子”的谐音,也就是现在的杖头木偶。说到木偶戏即傀儡戏,据《旧唐书-音乐志》“窖儡戏,亦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


  关于中国傀儡戏的起源,有许多讲法,一种认为汉高祖时陈平以木偶歌舞解平城之围;另外一种,则远溯到周穆王时巧人偃师造木人能歌舞;还有一种起源于刘昭注《后汉书。五行记》“时京师宾昏嘉会,皆作傀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傀儡,丧家之乐。”其实,傀儡后来又演变为丧葬仪式中陪葬的陶俑所借用成为木佣-汉墓出土文物中就发现有木佣;而后演变成为木偶戏。


  到了宋代,木偶戏即傀儡戏已经达到了全盛顶峰时代,当时儿童们多玩木偶就,如画家苏汉臣所绘的《婴戏图》中就有几个孩童玩戏木偶的场面;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宋代铜镜上,也有木偶戏的形象;据说当时逢年过节时,瓦舍勾栏的演出都有专业的傀儡舞蹈队伍。


  根据当时史料,中国宋代傀儡有五种形式即:


  悬丝傀儡,如同现代的提线木偶;杖头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即现在的真人和木偶共同表演,水傀儡等。在这五种傀儡戏中,以悬丝傀儡和杖头傀儡最为普遍流行。


  明清时代,傀儡戏更为流行,就出现了走街串巷的耍苟利子的街头艺人。一般是单人或夫妻两人承担演出,男的挑着一根长扁担;一头担着临时的小舞台;另外一头担着一个圆笼,里面有傀儡人或木偶和各种道具,;他到了街头一个空场,就手提大锣小锣,敲打起来,吸引观众特别是儿童们。同时女人则用扁担把临时小舞台支撑起来,台下面是一个长的蓝布筒子;看到人来的多起来,那个男人就钻进布筒子里面,开始表演,他拿着布袋木偶,布袋呈戏装状,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木偶,做出各种动作表演;连说带唱,有时口含一个小竹子哨子,发出不同的呜呜嘟嘟的声音,因为有声而无字,故俗称“耍呜丢丢的“。


  耍苟利子的长演的戏出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二打老虎》等,这种民间艺术,目前已经绝迹了。但是,它是老北京人特别是孩童们最喜爱的东西-也可以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项目。笔者在几年前曾经遇到过一个老艺人-家住在密云,特地为笔者表演了《王小二打老虎》,


  老人说:“这东西没有人看了,也没有人耍了!”实在可叹!



  耍耗子


  不久前,老友张继承先生带我到北京月坛的虫鸟市场去逛,希望能够淘货到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但是看了半天,发现不是要价太高,就是鸟儿不好-就是哨声不对。在市场东边,发现几个人围着一个摊位在看,原来是一个卖白老鼠的摊位-就是卖宠物小白老鼠的。那个店主很会招揽顾客,他拿着一只雪白无有一点杂毛的小白老鼠,叫它在地上来回跑,他还唱着:“叫你跑来,你就跑,一跑跑到猫儿的家。叫你跳来,你就跳,一跳跳到猫儿的炕。”惹得观众哈哈大笑,不就就有几个小孩子买走了几只白老鼠。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回想起当年-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北京耍耗子的玩意儿。


  记得小时候,春暖花开时节,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就有一种耍耗子的街头民间艺术表演,记得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时,就会听见一种吹唢呐的声音-老北京管这种声音叫做“报君知”就是‘幺貨声’读作yaohuosheng。我们这些孩子一听见吹喇叭的,就知道耍耗子的来了,大家一起冲出家门,来到大街上看耍耗子的。老北京人把老鼠叫做耗子,所以耍耗子的就是耍老鼠的。


  耍耗子的是旧京街头巷尾常见的杂耍表演之一,它同耍狗熊,耍猴子等一样,都是利用训练有素的动物进行各种表演,招揽观众,换取赏钱,以为生计。


  耍耗子的艺人随身携带一个小木箱子和一个特制的小木架子,架子上插有小彩旗和小伞,架子上还装着有小宝塔和钻圈;吊着小秋千和小水桶子,悬垂着悬梯等-这些都是为小耗子表演所制备的。耍耗子的艺人走街串巷,边走边敲锣或吹唢呐来吸引观众;小孩子们听见鸣锣和唢呐声就会出来观看;待到人聚拢多时,耍耗子的艺人就开始表演。艺人先支好木架,整理好悬梯,秋千和水桶等;然后再打开木箱箱盖;他开始敲锣和歌唱起来。然后伸手从木箱子里面掏出一个小白老鼠,托在手上,口中念道 “一请白猿来偷桃。”只见那个白耗子就从他的手中,缘梯而爬上,钻到架子上的桃瓢里面;那个艺人在唸:“二请状元来祭塔‘,又掏出一只鼠儿,也缘梯而上爬到架子上的塔腹之内;接着还有“刘全进瓜”“吕洞宾三上岳阳楼”等等耗子表演等。此后,他从木箱中掏出几只耗子,喝了一声“姜太公钓鱼”这时,就见一只小老鼠儿缘梯攀援到架子横梁之端,垂下身子,用它的前两条腿捯着那个预先安好的小木鱼,来回捯动,甚是有趣;艺人在喝一声“李三娘打水”,又见一只小老鼠儿也攀援到横梁的另外一端,垂下身子,用前腿捯动起预先安好的小木桶子;那个艺人又唱到:“掏钱看,掏钱看,您喜欢,来个“双美打秋千》”于是,围观的小孩子纷纷掏出铜钱或纸币扔给他,他从小木箱里面掏出两只小老鼠儿,让它们同时从左右两端的梯子攀援而上,然后,堕在秋千上,左右配合地荡起秋千来,围观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声;此时,那个艺人又开始敲锣要赏钱:“快来瞧,快来看,孙悟空大战小哪吒,哪吒大闹风火轮”,一下子他从箱子里掏出了四只小耗子,这四只小老鼠儿从两端的梯子一起爬到那个架子最高部位的铁丝圈子里面,然后它们一起四肢瞪动,似的铁丝圈转个不停;孩子们哈哈大笑,一直到艺人喊“表演结束!”这四只小老鼠才停住瞪动,然后一起从架子上下来,站在地上,艺人喊:“讨赏!讨赏!”只见这四只小老鼠一起站立起来,拱起前爪,作作揖状,众人看后又是哈哈大笑,掏出赏钱;而小老鼠儿也各自钻到自己的宿舍-木匣之内,一场耍耗子的表演也就到此结束了。


  旧京耍耗子的艺人还能够唱北京竹板书,比如“樊梨花征西”“玉堂春”“白蛇传”等北京老太太喜欢听的书,他会敲竹板,唱书,有声有色,一般北京老太太们,多喜听之,酬劳不错,每段取资铜钱一吊。目前,耍耗子的杂戏和竹板书的艺人已经不见了,这两个老北京的杂耍把戏也就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耍猴子


  除了上述的耍苟利子的,和耍耗子的之外,在老北京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街头杂耍就是耍猴子的。小时候,一听门外的小孩子们喊:“耍猴子的来了?”我和弟弟就高兴地跑出去,看耍猴子的,不但我们兄弟,就是邻居的孩子们也高兴地聚拢起来。耍猴子是老北京胡同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杂耍。


  耍猴子的艺人一般为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背着一个小木箱,箱上蹲着一个穿着短小红衫的小猴子;另一个人牵着一只狗或一只羊;有的时候是狗羊并牵的。他们用大锣当“报君知”,敲着大锣招揽看客-大多是小孩子们。有的时候他们还喊:“看耍猴儿!”。不一会看到人聚齐的差不多了。他们先在场地中间安装一个铁质的橛子,这个橛子的上端是一个圆帽,顶好铁橛子后,就开始了演出,只见他把那只小猴子牵进场中,叫它翻筋斗,竖蜻蜓,前提,后提,走圈子等表演,然后这只小猴儿,会走到围观的孩子面前,拱手作揖要钱。它很聪明会把孩子们给的钱拿给主人。那个耍猴儿的艺人开始打开木箱,唱了起来:“打开柜来掀开了箱,装一个三关的杨六郎1”;只见那只小猴儿走到小木箱跟前,掀起箱盖,从里面取出一顶小纱帽戴在头上,安祥地跳在那个铁橛子上面,摇头摆尾,闪目四顾,甚是可爱;耍猴儿者接着唱:“杨六郎回到中军帐,装一个驾坐南衙的包丞相。”那只小猴子把自己头带的纱帽摘下来,放回木箱里面,然后从里面取出一个画着包公脸谱的面具戴在自己的脸上;就这样,猴儿随人唱,不断变换戴着面具或盔头进行表演。那个艺人最后唱到:“什么样儿的官儿全不怕,就怕衙门里的活阎王!”这时候,那个小猴子就从木箱中,取出一个“纬帘”-清朝差役所戴的红缨管帽,那只猴子戴着它,学那些差役们狐假虎威的样子摇晃着身子,瞪着眼睛,怒视观众,把猴儿尾巴一甩一甩的,很是有趣。这无疑是讽刺官府差役们催粮催收的讨厌样儿,透露出农民们和普通老百姓对于官府衙门的憎恨与讽刺。这时候,看到围观的观众哈哈大笑,那个小猴儿又开始要钱。


  猴戏完了,接着是耍羊或耍狗儿。如狗钻圈,羊拉车等。最妙的是有的艺人有时候,还会叫猴儿坐车-而羊拉车;或者猴儿跳到羊背上,在羊背上翻筋斗,做出各种表演等;每演到此技时,必倍其酬。


  除了上述耍猴儿,耍耗子,耍羊和耍狗儿的之外,在天桥,还有耍狗熊的。解放后,北京杂技团成立之后,成立了驯兽部,把一些走街串巷的杂耍艺人招进团中,成为正式的艺人;同时还进行了一些革新,比如叫狗熊耍钢叉,叫狗儿算算数等-叫一个小猴儿拿出一个写着数字的牌子给一群小狗看,于是小狗会根据牌子上的数字,吼叫几声等;还有叫小猴儿骑在羊背上,钻火圈等;很受欢迎。


  (编辑:葛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