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
作者:(意)库尔齐奥·马拉巴特
译者:唐祖论/胥弋校订
版本:吉林出版集团2016年3月
1941年,马拉巴特身穿阿尔卑斯山地军的上尉军服,以特派记者身份在欧洲东线战场。
位于意大利卡普里岛的由马拉巴特本人设计的别墅,1942年建成。
位于意大利卡普里岛的由马拉巴特本人设计的别墅,1942年建成。
“人活着,并不是要活在自由当中,而是要自由地活在一座监狱里。”
何许人也
一个自我厌弃的异乡人
2009年,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新出版的随笔集《相遇》中,高度盛赞了一位被人遗忘的意大利作家马拉巴特。他写道:“马拉巴特一生中写了很多书,每一本都聪慧耀眼,但是,如果没有《完蛋》……这些书肯定已经被人遗忘。他写《完蛋》,不只是写了一本重要的书,而且还找到一种形式,一种全新的东西,只属于他一个人。”该评论出版后,长期被历史湮没的作家马拉巴特的作品再度引起世人关注,并开始在西方各国重版,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马拉巴特热”。
马拉巴特究竟何许人也?他的小说《完蛋》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库尔齐奥·马拉巴特(1898-1957),20世纪意大利最具有独立见解的作家之一,他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才华。他是一位战士、外交官、电影人、决斗者、鼓吹者和作家,或曰花花公子。他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成功的情人,但他终身未婚。他真正喜欢的,也许是他的爱犬“斐波”,特别是他自己。
1898年6月9日,他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普拉托,本名为科特·埃里克·祖克特(Kurt Erich Suckert)。母亲是意大利伦巴第人,来自米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德国人,因经济原因移居意大利。幼年时,他被寄养在乳母家,母亲每周去探视一次。他在社会下层劳动者家庭里度过了紧张的童年。直到入学年龄,他才返回父母家,少年时代,他常因为自己的德国姓氏感到羞愧,曾经多次离家出走。
一战爆发时,马拉巴特年仅16岁。他终于有机会逃出家庭,徒步穿越国境线,加入法国军队作战。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他因遭受德国芥子毒气袭击负伤,后又重返前线,获得法国颁发的战争十字勋章。1919年,他找到一份为“巴黎和会”充当新闻官的工作。1920年,他被派驻到华沙的意大利使馆,担任文化专员。据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考证,他是意大利历史上最年轻的外交官。在那里,他爱上一位波兰公主。与此同时,还跟一位波兰中尉进行了第一次决斗,因为后者的言论侮辱了一战期间意大利军人的名誉。
立场反复
加入法西斯党然后反对它
归国后,他撰写了一系列谴责意大利当时体制腐败的文章。1922年9月,他加入国家法西斯党。一个月后,参加了由墨索里尼发动的著名的“向罗马进军”的行动,推翻了当时的自由党政府。1925年,他改名为:马拉巴特(Malaparte)。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其中含有“波拿巴”(拿破仑的姓氏)和“糟糕的地方”两层意思。同时,也有“愤怒”的意思。他一生中对双关语有着特殊的癖好。不管怎样,他的这个名字是意大利的。
战后,他在意大利创办了几份杂志,曾经出任米兰《新闻报》的主编。他的思想是灵活多变的,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由于其观点与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开始引起墨索里尼的不满。在这期间,他发表了讽刺元首的小说,以及研究列宁思想的作品《好人列宁》。1931年,他在巴黎用法文出版了《政变术》,书中阐述了墨索里尼、托洛斯基和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夺取政权的手段。它被视为欧洲第一本反对希特勒和法西斯的著作,也是一部典型的“马拉巴特式”的著作。他在书中的精彩分析,是对墨索里尼的公然挑战。不出所料,这本书出版不久,即在意大利和德国被查禁。同时,他被法西斯党开除党籍,并被判流放五年。
早在1933年7月,《政变术》的中文版(旧译名为:《变乱与革命技术》)就在上海问世。这是马拉巴特的作品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而它最早的中国读者之一是蒋介石。实际上,蒋介石对法西斯思潮从它一诞生就十分关注。在中国动荡的政治背景下,这本书旋即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1934年5月,他仔细阅读了此书,并在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阅读此书获得的启发与感受:“看《变乱与革命技术》莫索利义章完,甚叹莫氏深谋远虑,策略步骤之良,组织之强也”(蒋介石日记,1934年5月25日)。
其实在1929年,蒋介石就读到了国内出版的墨索里尼传记。他在对法西斯主义统治效能的肯定之余,也对“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产生的问题加以批判,因为这与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背道而驰。后来,随着日本侵华势力的日益迫近,他意识到必须与法西斯主义划清界限。
放逐岁月
孤岛别墅里享受另类自由
1933年,马拉巴特从苏格兰返回意大利后,随即遭到逮捕。罪名是他对墨索里尼的接班人、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进行诽谤,在海外从事反对法西斯的活动。在罗马的“天后监狱”里,他被囚禁了两个月。
后来,在他的挚友、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的斡旋下,对他的处罚有所减轻,他先被放逐到利帕里岛,又转至伊斯基亚岛。最后,被软禁在马尔米堡海滨的一幢别墅里,并配有一辆专车和司机。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评论道,“拘禁是一个玩笑……马拉巴特可以穿着游泳衣,手里牵着他的灰狗,与他的朋友和女人在海滩上散步。”
马拉巴特相貌英俊,举止优雅,喜欢决斗。他口若悬河,行为夸张,是一个喜欢表现自我的人。他的写作受到其对普鲁斯特崇拜的局限。他性情豪爽,与当时许多作家保持密切的交往。由于他一度信仰法西斯主义和未来主义,在他的写作中,洋溢着机器崇拜的高贵的诗意暴力。他总是处于矛盾之中,这也被他称为诗意的另一种形式。他访问过苏联,在关于列宁的著作中,他表达了对苏联机械化的崇拜。他也去过德国,他把希特勒称为女人,令其被纳粹党卫军视为眼中钉。
流放期间,孤独成为他的缪斯。他被允许从事文学活动,他在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意大利卡普里岛东部海岬上,修建了一座奇特的私人别墅。一座带窗户的兼具现代与古典风格的建筑,只能从海上或者通过一条狭长的岩石小径才能抵达。他拒绝了著名建筑师阿达尔贝托·利贝拉的设计方案,在当地一位泥瓦匠的协助下,自己独立设计建造了这座被他称之为“像我一样的房子”,可以说是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组合。马拉巴特的这个别墅,在人类居住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关于这座别墅,马拉巴特曾经写道:
“我在海边孤独的峭壁上建造的一座忧郁和简陋的房子,一座幽灵般的房子,它是监狱的隐秘象征。也许我永远不想真的——即使身在其中也不想——从监狱中逃走。人活着,并不是要活在自由当中,而是要自由地活在一座监狱里。”
1956年11月,马拉巴特参观北京附近的长城。
战地记者
传奇记录反法西斯浪潮
二战爆发时,马拉巴特作为意大利《晚邮报》战地记者,随军前往东线和北线战场,派驻在乌克兰和芬兰附近。或许有人刻意要让他远离祖国,置身于危险的前线。但马拉巴特最终却死里逃生,撰写了一系列战地报道,揭露战争的残酷,并对战争本身提出质疑。同时,他也利用这一身份,将自己的战时经历和见闻,写成了一部长达五百页的巨著《完蛋》。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检查,这部书稿几经辗转,最终于1944年在意大利问世。出版后,很快便成为国际畅销书。他在书的开头解释说,书名有毁灭,瓦解,破碎的意思。而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是:“法西斯注定会完蛋”。
当读者读罢这部充斥着血腥、屠杀的作品时,也许会感到疑惑。因为它看起来,既像一部真实的报告文学,又像一部观点犀利的编年史,更像一部奇幻历史小说。实际上这些成分它都具有,而作者本人从未承认其作品有小说般的想象力,以及报告文学中的虚构成分。究竟哪些是新闻报道,哪些是奇幻历史呢?这在书中是很难区分的。那么,马拉巴特在《完蛋》中所描述的是否都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呢?长期以来,围绕这一点存在很大的争议。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小说诞生于历史的缺憾。这本书是由马拉巴特的第一人称叙述的。这是一位意大利军队的军官、随军记者,他可以自由出入意大利的盟友德国军队的前线。同一时期,马拉巴特所发表的系列战地报道,后来收入《伏尔加河源于欧洲》当中,这被称作“我”的叙述者,强化了围绕事件发展过程的力场(force field),因为这些事件总是带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色彩,令读者感到惊讶。人们更愿意相信书中那些奇异的、美丽的和恐怖的东西,确实是马拉巴特亲身经历的,就像诗人但丁在地狱的游历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马拉巴特在另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中,时间是盟军解放罗马的前夕,在他与一位法国军官的对话中,已经显露出关于其内容真实性的疑问。在《完蛋》的作者序言《手稿的故事》中,马拉巴特宣称,他于1943年9月完成这部手稿。而在另一本小说《皮》的法文版序言中,他又说《完蛋》是在1943年盟军登陆后不久出版的。众所周知,盟军于1943年9月在西西里岛登陆,而这本书实际出版时间是1944年。据我们推测,他将时间刻意提前的动机,是为了能实现他所期待获得的,甚至是带有挑衅性的,汹涌澎湃的反法西斯浪潮中的声望,而不是附骥于他人的成功。
1943年7月,在获悉墨索里尼倒台之后,马拉巴特立即返回意大利。
投身左派
临终前的访华之旅
战后,他的政治倾向转向了共产主义。当时在意大利,这是充满激情的政治立场。但对于具有法西斯党员背景的马拉巴特来说,在战后的文学和政治氛围中,这一举动引起广泛的质疑。1947年,他曾移居法国,在巴黎发表了两部戏剧:《在普鲁斯特家那边》和《资本论》,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不久,他又离开巴黎,拍摄了电影《被禁止的基督》,由他本人自编自导,并亲自为电影配乐,影片反映了战后的惩罚与和解。1951年,该片在首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柏林市特别奖。
1956年10月,马拉巴特应邀对苏联和中国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访问,并且成为朝鲜战争之后,西方第一位采访毛泽东的记者。他先后游历了中国的几座城市。在北京,他出席了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的活动。访问重庆期间,他突然病倒,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之后转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经过中国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才勉强启程回国。在登上中国政府为其安排的专机之前,他身体极度虚弱,用刚学会的中文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我爱中国人!”送行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意大利一批左翼激进知识分子的反对下,这其中包括作家莫拉维亚和卡尔维诺,马拉巴特从北京发回采访毛泽东的报道,遭到意共机关刊物《新道路》拒绝发表。据说在马拉巴特临终前,他终于得到由意共颁发的党证,但他死后遗体上摆放着十字架,最终他选择了皈依天主教。1957年7月19日,马拉巴特病逝于罗马一家医院。
马拉巴特临终前,曾留下一份遗嘱,希望将他在卡普里岛的别墅赠给中国作家协会,以表达他在访华期间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但当时中意两国尚未建交,该遗嘱最终未能履行。时至今日,在普拉托市某档案馆里仍保存着这份遗嘱,但它早已过期失效。
争议人生
用分裂的心编织陌生世界
马拉巴特的纪实小说《完蛋》,为世人提供了一份二战期间欧洲保守派集团道德败坏与野蛮轻浮的内部真实写照。尽管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立场,但长期以来,意大利评论界对马拉巴特漠然置之,可以说极度忽视。一些文学史刻意将他完全忽略,将其视为庸才不予置评。葛兰西甚至说过,马拉巴特“能够在任何恶行中获得成功”。蒙塔莱曾说,“他是一位优雅的讲述者,也是充满机智的倾听者,他还具有一种更加少有的品质,真实的谦恭。但后来我发现,在其表面的常态之下,隐藏着太多内在的断裂”。
马拉巴特的作品具有普遍的自传性,要探究其内容的可信性,必然要对他的作品与人生经历的关系加以厘清。虽然其中部分写作是虚构的,但它似乎掌握了优秀虚构作品所擅长表达的方式,马拉巴特很清楚自己在作品中讲什么。此外,小说《完蛋》流露出一种分裂的心理,其中大量出现的“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
马拉巴特究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还是一个机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或许在其作品背后刻意隐藏的,是作者本人对人生宿命的一种逃避,这让人联想起他那座自称为“像我一样的房子”(马拉巴特别墅)。在20世纪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个对文字怀有宗教般虔诚和异乎寻常敏感的人,一生中成功地扮演了各种角色,为了抵抗危险、恐怖和堕落的现实,他不断地用华丽的语言编织出一个陌生的世界:
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世界的映像
一个让我们陌生的野蛮的世界
一个残酷、冷漠、抽象的世界
□胥弋
马拉巴特答记者24问
你最喜欢的花? 玫瑰。
你向往的地方? 拉普兰(芬兰)
你喜欢的名字? 亚历山大、列奥纳多、弗朗索瓦、恩尼、
丹尼斯、索朗热。
你最缺乏的? 勇气。
你熟悉的诗人? 荷马、维庸、阿波利奈尔、莱奥帕尔迪
你阅读的小说家? 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你喜欢的作曲家? 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德彪西
你喜欢女人身上的优点? 真诚
你喜欢男人身上的优点? 勇气
你的遗言? 我敏感地虚度了一生(诗人兰波语)。
写一首格言? 战争,我们为了活着而为之,而不为了死亡。
你很容易犯的错误? 恭维奉承。
你最憎恨的是? 背叛和胆怯
此刻你喜欢的状态是? 阴郁的希望
你最失望的事情? 弗吉尼亚和菲波之死(爱犬)
你未来的计划是? 工作
你性格基本特点是? 勇气
对你来说幸福必须有什么? 工作、女人、狗和自由
请列举三个美女? 我的女人,他的女人,你的女人
你喜欢的舞蹈是? 爱情
你喜欢的名贵石头? 花岗岩
你喜欢什么时代的风格? 十六世纪
你参加的运动? 剑术、航行。
你对我的祝愿是? 回忆或者遗忘。
(法)吉塞尔·帕里采访胥弋译
译者说明:法国媒体通常会对公众关注的作家,提出一些程式化的问题,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本采访发表于1957年作家去世时出版的纪念专刊。
【马拉巴特谈《完蛋》】
“完蛋”,这个残忍而又快乐的妖怪,才是本书的主角。没有比这个冷酷又近乎神秘的德国字眼儿更能够描绘“我们及欧洲将会是一堆瓦砾”的了。但我宁可选择完蛋的欧洲,而不是昔日的欧洲,二三十年前的欧洲。我宁可重新启程,而不是像必须继承一份不可变更的遗产那样,什么都照单全收。
让我们期待新的世纪是崭新的时代,作家们尽情享有尊重和自由,因为意大利的文学既需要尊重,又需要自由。希望新时代是一个人人自由并受到尊重的时代,包括作家在内!因为只有通过自由和对文化的尊重,意大利和欧洲才能从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讲到的那些残忍可怕的日子中得救。这位启蒙者说:“在传说中的上古时代,洪水过后,从污泥中走出来的是手执武器、相互残杀的人们。”
(实习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