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回查资料,我才大吃一惊地发现: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布的时候,是1982年,我还不到十岁,但得奖的六部长篇小说,我一部未落,全部读过。
茅盾奖四年一届,今年是第九届,五部小说获奖,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我却得羞愧地承认,我只看过一部《繁花》——还因为它的千头万绪又加上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试了几次都没读完。
而这之间的三十余年,也正是中国文坛爆炸式崛起又缓缓滑坡的三十年:曾经,大家尖锐讨论何谓文学,现在根本没人作问也没人回答,而文学的面目与定义早悄然改变;那时,文学青年是一个人勤奋好学的标志,而当代的流行语式是,“文青是种病,生个娃就好了。”而如果把眼界再放大一些,那更是中国奋发图强、从一穷二白到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的三十年,小桥流水不在,坐而论道之声远矣,国民们热烘烘地赚钱、炒股、出国……书架往往还是新房不可或缺的装饰物,可是许多人却抽不出时间与心思读完一本书——这种前提下的茅盾文学奖,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部分中国人最早知道的文学奖项是诺贝尔文学奖,它从一开始就以作家名利双收的形象呈现:十年寒窗苦,一纸诺贝尔,是一种对作家的极大荣誉,又能瞬间提供一笔高额财富,一举解决掉作家的后顾之忧。
诺贝尔曾是无数中国作家的梦想,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更因此有了圣地的光环。大家朝思暮想了这么多年,沈从文、老舍、北岛都曾经出现在诺奖传说的边缘中,直到莫言终于得奖,那笔巨奖已经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不那么高额了。另外,很多早期的诺奖作品没人看了,很多没得过奖的作家一样优秀,比如马克·吐温。诺奖的政治性高于艺术性这一点,始终被人诟病,但是,这并没有减弱诺奖的魅力。它仍然是对一位作家一生成就的肯定,以权威的姿态宣示:你是NO1中的一员。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本国作家或本国文学的大奖,比如龚古尔奖,只颁给法文作品,而且荣誉为上,奖金只有区区10欧元;普利策奖分门别类,包括新闻、创作、历史等各方面,但要么作者是美国人,要么跟美国有关(历史奖),要么必须登在美国报刊上(新闻奖)。总之,它旗帜鲜明地说:我鼓励的是美国作家和对美国有兴趣的人;布克奖,当然是英语世界里响当当的大奖,现在正努力向国际化发展,原本仅限本土作家,从2014年起,全世界都可以获得此奖项了——只要你用英文写。
那么,茅盾文学奖,是否是中国的龚古尔奖、普利策奖和布克奖呢?
得非常感谢茅盾老人家的美意,他在1981年,把25万元稿费捐出来,设了这么一个全国性的长篇小说大奖。怎么理解这25万呢?1981年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是一个月52元,要连续工作400年才能赚到这笔钱。而目前,获奖作品的奖金数额已经高达50万了,在国内文学奖里,茅奖算是顶尖了,也确实是体制内主流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但也因此,茅奖天生就带着“主流”的烙印,纵观获奖的几十部作品,能发现奇异的雷同性:全是厚重的、史诗性的、漫长时间跨度的,说是十三万字以上,但没有一本是十四五万字的薄薄一帧;全是现实主义,少有文体实验;全是三观正确的,绝无一本惊世骇俗、引发读者反感的……
这可能跟茅奖的评奖方式相关,它正如诺奖一样,评选工作由“评奖委员会”承担,而委员们来自哪里呢?是“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也就是说,并非普通读者,而是专业人士,惯于用专业眼光阅读小说。所以评委们选出的小说可能是第一流的——奈何读者跟不上评委们的高瞻远瞩。
这是不是茅奖之原罪?我左思右想,还是不能这么认为。文学原本就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分野,让读者赏心悦目不是严肃文学的首要目的,恰恰相反,它要刺痛读者、冷冷揭出读者袍下的小、让读者不安,人性的残酷、人世的沧桑、人海茫茫中大时代的流徙转变,才是严肃文学笔力所及。
而通俗文学的甄选,完全可以另设奖项,比如“星云奖”“雨果奖”都是世界级的科幻小说奖;“金匕首奖”“铁匕首奖”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推理小说奖;日本的直木奖,是着名大众文学(即通俗文学)奖项,不选名作家,而关注已有作品出版的通俗文学新人。奖金虽不高,但一旦得奖,则有如黄袍加身,可以走职业作家道路了。相应的,芥川奖则颁给纯文学新人作家,“是一个肯定新晋作家确立了自己文坛地位的奖项”。但是很遗憾,中国目前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奖项。
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对于中国文学而言,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我觉得相当模糊。我们有源远流长的通俗文学传统,《红楼梦》等四大名着全是通俗文学,但普遍的,主流文学界以通俗文学为低级读物。而中国式“严肃文学”,又很少会探讨到真正严肃的主题,关于信仰、关于救赎、关于罪与罚,都往往欠奉,无非说的就是生存、饥饿、性或者情。当然这也是最严肃的主题,却未免狭窄了些。
所以,说到茅奖,它实在像中国的诺奖,政治正确性高过艺术性,有点儿不高不低的尴尬。但是,老舍文学奖不过是针对北京本地作家,冰心文学奖是儿童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这些年屡出幺蛾子,相较起来,茅盾文学奖面向全中国,评出来的作品水准齐整,颇具黄钟大吕之势,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些年,关于华文创作的奖项也越来越多,香港的红楼梦文学奖、南都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也都有不小的影响力。如果每家都有独特的、不为外界左右的评奖观,假以时日,华语龚古尔奖、普利策奖、布克奖一定会出现的。
(编辑:葛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