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穆旦早年佚文《笑话》

更新: 2018-07-18 13:36:54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诗歌翻译家。

对于穆旦作品的整理,目前较齐全的是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穆旦(查良铮)译文集》,2006年出版的2卷本《穆旦诗文集》及2014年出版的增订版,据增订版之“修订说明”介绍,“重新审校加注并集中编排诗人的英文自译诗作十二篇”,增补7首佚诗、7篇散文及日记若干篇。可以说,穆旦绝大部分作品均已囊括其中。但是,随着史料搜集的完善,穆旦的佚文仍在不断地被发掘,其中,尤以解志熙、易彬、宫立等研究者用力最深。易彬与杨艺嫄在《穆旦集外文五种》中披露了最新发现的穆旦集外文15种,辑录了5种。这些集外文未被已出版的穆旦作品集所收录,比如1933年发表在《益世报·小朋友》的《管家的丈夫》《傻女婿的故事》等。这些集外文的发现,对穆旦早期的文学创作研究和诗歌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最近发现了穆旦早年的一篇佚文《笑话》,该文刊于1930年6月7日的天津《大公报·儿童》(第七号)。照录于下:

笑 话

查良铮(十三岁)

王儿是一个狡猾的学生。一日,他的先生对他说:“这次该轮到你演说了。”王儿听了先生的话,便上了演说台。但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涨得满脸通红,敢(赶)紧下台。先生问他道:“你为什么一句话也没说呢!”王儿答道:“我因为在上台之前,没有饮水,所以哑得口都说不出话来了。”

王儿是□□□。一天,他的母亲叫他做饭。但是,王儿现在玩的正高兴,所以他一声也没听见。王儿的母亲遂急喊道:“快滚进来吃饭吧。”王儿听了这话随说道:“妈妈我穿着新衣服哩,怎能滚进去呢?”

自然先生问学生道:“你们知道地球怎么会绕着太阳转动呢?”一个学生答道:“先生!我知道,因为地球有脚,所以会绕着太阳转。”

(注:字迹不清处以□代替。)

1930年,穆旦13岁,上述文章署名“查良铮”,故据此可判为穆旦的佚文。三个笑话从内容看,应该来自穆旦的生活,很可能就是发生在穆旦身边的事,经其观察和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从成人眼光看,这些笑话不见得好笑,但从儿童角度看,确有顽皮可笑之处,语言与对话也符合小孩心理。

这些文字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笑话常用来调节气氛,使人轻松快乐。童年的穆旦能写出这些笑话文字,从侧面说明穆旦虽然家道中落,成为“破落户子弟”,但其童年生活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候,这几则笑话就是说明。第二、穆旦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有着诙谐幽默的一面,透过文字甚至能感受到背后一个顽皮的穆旦,虽然笑话写的是别的小孩。第三、从文字看,对话符合人物特征,具有儿童的思维和特性,显示了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文字功底。

这篇佚文对了解穆旦早年的生活和创作具有特殊意义。穆旦早年留下来的直接材料相当稀少,基本都是其同学的回忆。赵清华在《忆良铮》一文中回忆在南开学校求学时的穆旦:“1929—1935年良铮和我共在天津南开中学同窗6年……那时他已喜爱诗歌了。冰心在1920年出版的《繁星》《春水》,有几首已选入了当时的‘国文课本’,良铮尤为喜爱,每一篇都能琅琅上口地朗诵出来……那一年教我们国文的是一位梳着平头的张老师,年纪也只有20来岁吧。他很喜爱良铮的诗作,每当上作文评选课时,他时时朗诵出来,读得抑扬顿挫,铿锵和谐,节奏感很强,诗意盎然。每当这时,良铮不禁涨红了脸,讷讷地说,‘这……这……’,所以留给我的印象颇深,事隔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这段回忆显示,穆旦在中学阶段就很喜欢文学,并进行了文学创作。

据李方所编《穆旦(查良铮)年谱》,穆旦1929年9月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初中阶段,品学兼优,开始诗文写作,显露文学才华。”但此前并未发现穆旦在初中阶段的任何作品,缺乏直接材料的证明。此次新发现的《笑话》,正是穆旦在南开学校念初中时所写。目前能找到穆旦最早发表的作品,是他7岁念小学时在天津《妇女日报·儿童花园》发表的习作《不是这样的讲》。其次,就是这篇写于13岁的《笑话》,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穆旦初中阶段的唯一作品。此后,已知其发表的作品就到高中阶段了。

这篇佚文的发现,弥补了穆旦初中阶段材料的缺失,也印证了穆旦在初中阶段即已开始诗文创作的说法。至此,穆旦在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都有作品被发现,显示了穆旦早年对文学的持续喜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