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更新: 2020-06-24 10:23:40

篇一:善行如雨,润物无声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润物而无声,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带来的只有破坏。

——题记

富翁善行,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君不见,他“为人慷慨”?殊不知,他“热心于慈善事业”?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贫寒,就“同情”起来,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们也透过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润物方无声。

善行,会带给人心灵的滋润,但如果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会伤害别人,我们行善,不应该只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而是要让援助者真正得到帮助。行善,不仅是一种心,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新无声。讲究方法的行善,会更能打动受捐者。从这点来说,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学的“资助”形式,在浙江大学里一直都保留着资助贫困生的传统,学校“行善”时,把贫困生聚集在一个房间,统一派发助学金。这样做虽然资助了贫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而后来,学校发现这种做法虽好,却不能让受捐者接受,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们改变了资助方式,直接把钱打到学生的卡里。浙江大学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贫困生,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完成学业。这种帮助,显示出了学校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怀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学改变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对雷锋称赞不已?很简单,就是因为雷锋能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善,更容易打动人心,更会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如此等等,这些善行,已经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经被许多无法言语的因素掺杂进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会真正得到帮助的。试想,平时老人在养老院孤苦伶仃,无人问津,而重节却被一大群人围着,心中难免会产生落差。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献心,不必等到节日才来。为什么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三家却不愿意接受呢?是因为他采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了。

讲究行善的方式,我们都能够在行善的同时,成为聪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为春雨;就肯定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二:让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的付出,是的双向流动,也是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缺失,让传递下去。

篇三:那些年永不褪色的老照片

是否总有那么一张斑驳的照片,记录了你的青葱岁月,让你每每看到都会想起当时的心动;是否总有那么一张泛黄的照片,留下了你和家人温馨的画面,当你为生活的疲惫而变得麻木的时候,每每看到都会倍感温暖;是否总有那么一张翻看过千万次的照片,或许还是黑白的胶片,但是却有着让你此生都忘不了的斑斓色彩。

我家也有一个老相册,里面的照片很少,许多还是黑白照片,但是每一张都被翻看过无数次,每一张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翻开相册,第一张是一个肥嘟嘟的还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孩被绳子绑在椅子上的照片。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我,那时候的农村,相机还很少,拍照的机会自然不多。一天村里来了个拍照的师傅,父母百般央求,终于老师傅答应帮忙拍照,但是由于价格比较贵,所以那次,家庭成员中只有最小的我留下了这一张珍贵的照片。好多年以后,父母还会“取笑”我当时又黑又丑的小模样,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感叹,在时光里,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开始独立。他们会失落,失落于自己的小宝贝能在身边的时候越来越少,生活里不再那么的依赖着自己。

照片中还有一张是父母最宝贝的,照片里,一个小学生一手拿着奖状,一手比出胜利的手势。这当然也是我,这是我三年级第一次在全年级拿到一等奖时拍的照片。尽管在以后,我也拿了挺多类似的奖状,但是这一次来得如此不易。那时候,我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结果在一次课间和同学们在双杠上嬉戏的时候摔断了左胳膊,头也磕出来一个洞。在那段时间,白天要上班,又要给我送饭,照顾我住院,我经常看到累得偷偷抹眼泪。我下定决心,这一次的考试,我一定要考得更好,让感到欣慰。尽管住院,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准备期末考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第一,所以也就有了这张照片。

相册里还有许多其他照片,有我第一次踏进高中校园的照片,有过年时拍的全家福,也有被开水烫伤了就医的照片。这些照片都被珍藏着,因为它们承载了父母对我的,我们家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而在数码技术发达的今天,照片很多,吃饭睡觉也都拍个照片发表一下,日常生活的点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和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了。尽管数码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能用来拍照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心变得麻木,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却越来越少。你可能还珍藏着出生时那张躺在摇篮里的照片、还没学会走路只能在地上爬时的样子、第一次背上书包的情形,却早已忘记昨天你在社交网上发布的卖萌的照片。

那些年的老照片,尽管早已斑驳、泛黄、褪色,但是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些时刻以及那些时刻里的感动、温馨、伤心难过都会永不褪色。

篇四:记忆中的微光

家里有几本厚厚的旧相册。每次闲来无事,或逢思亲佳节之际,家里人总会从大大小小的柜子里找出一本本相册,本本都摊开在床上,小心翼翼地翻动着。

总是会拉着我的手,翻起那张最“珍贵”的照片——一个慈祥和蔼的干瘦老人坐在长板凳上,拘谨且略羞涩地看着镜头,旁边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翘着二郎腿,大大咧咧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灿灿的牙。

那是爷爷与父亲的合影。少有的几张合影。

这张照片年纪可比我大,褶皱的相片早已泛黄,但还能依稀看清那十多年前,张贴在灰暗墙壁上的泽东的画像,还有这对父子身后的老式黑白电视机,推开的浅茶色玻璃窗漏出了屋外人家的点点灯火,头顶耀眼的白炽灯映照在老人深邃的眼眸中,十多个春秋了——那盏灯依然还在亮着。爷爷在我出生一年多后就因糖尿病去世了,而这深深浅浅的灯光、目光,成为了我对爷爷唯一的印象。

我握着粗糙干瘦的手,她常常会讲起当年的艰苦岁月,三年饥荒、十年文革,早已失去了往日光泽的眼睛默默地盯着照片,不禁溢出两行浑浊的泪来。

还有那一张张父母年轻时的照片。

年轻男人自信张扬的笑容,光线里凸起的喉结,背后如起伏的稻子。那个青涩质朴,扎着两根麻花辫的女子,羞答答地抿着嘴笑着。

还有那一张张我不曾触及过的日子,像是忽然之间被一双大手拧开了记忆与想象的阀门,不停地冲刷着我的脑海。

篇五:莫让照片失去珍贵

轻轻拭去旧相册上的尘迹,掉色的烫金封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慢慢翻开扉页,两三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滑落指尖。我如获珍宝般地拾起,心中早已泛起荡荡涟漪……这几张照片,没有华丽的背景,也没有绚烂的色彩,只有简朴的衣着和最真挚的情感。

这几张旧照片岂是数码照片所能够替代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早已把黑白照片渲染成彩色,把胶卷更替成各种感光元件和芯片,把纸质照片永久保护在“云”端之上。但如今是否还依稀的记得初进照相馆时的兴奋?又是否还记得照片冲洗出来后相互传阅的喜悦之情?现代的文明早已把这种珍贵冲淡、稀释。

翻看着旧时的照片,看着父母第一次为我们洗澡,第一次教我们骑脚踏车,第一次带我们外出旅游……这一幕幕场景唤醒了心灵深处的记忆,仿佛这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如今,看着朋友们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的照片,又哪能有这般体会?现代照片如同火山喷发般涌进人们的视线里。面对这永不变黄、永不退色的照片,人们更多地选择是直接略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看着父母的小时候的照片,那黑白映衬下母亲显得格外美丽,父亲的臂膀也更是强健有力。在回忆起刚进考场时父母的身影,又是这般的感到岁月的沧桑和残忍,心中不禁颤抖起来。是谁让一位漂亮的母亲饱受风霜?又是什么让父亲强壮的臂膀隐隐作痛?是生活,是家庭,更是我们。如今的照片又哪能够拥有这种来自心灵的颤抖,如果给你看,你也可能会问,这是谁的家长?

现代的照片早就失去了珍贵,更多的是现代文明失去了珍贵的意义。过去一张在外工作的黑白照片千里传递,能够落下多少父母泪。如今,谁还会在视频聊天上对着子女哭哭啼啼。过去孩子们总为新拍的照片为之喜悦欢呼,如今孩子们谁还想在单反相机面前做着不符心情姿势。失去的不仅仅只是珍贵,而是意义。

翻看着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一件件微小而有意义重大的场景,回忆想象着过去的往事。翻至尾页,看着家里的第一张全家福,一滴泪不经意间流下,滴在父母那貌美如花的脸上。渐渐关上封面,心中的涟漪却久久不能平静。

珍贵,真贵……

篇六:照片里凝聚的幸福

家里有一本老相簿,母亲总是把它放在收纳箱的最底层。

偶尔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刻,母亲会从箱底拿出相簿翻看。相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似是承载了无数时光。相簿已经有点残旧,封皮泛黄驳落。小心掸去上面的点点浮尘,翻开相簿,一张张泛旧的老照片就那样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

母亲总是兴致勃勃地诉说着耙徽畔嗥竺娣⑸牡愕喂适拢种富共蛔〉刂傅阏掌锏拿恳桓鋈撕臀铮衙恳桓鱿附阪告傅览矗劾锸且种撇蛔〉募ざ臀虑椋拖袼娴幕氐搅苏掌锏哪歉鍪焙颉/p>

不少照片在时间的发酵下,已经染上点点霉斑,掩盖了相片原来的图样。其中有一张更是被肆虐的霉斑侵染的面目全非,可是母亲却拿起那张照片,说:“这是你满月的时候,我抱着你在外婆房间里照的,那时你才小小一个……”不知是被母亲的话语触动,还是被她脸上洋溢出的怀念和幸福感染,那张照片竟像是被施了魔法般,在我眼里渐渐显出了清晰的图样,就像母亲说的一般,小小的我依偎在她的怀里憨憨的笑着……

看着那一张张老旧的照片,躁动不安的心灵渐渐平静,心中充溢着淡淡的幸福。照片虽然已经被时间侵蚀,褪去了色彩,变了模样,但凝聚在照片里的幸福却是永不退色的,是永恒不变的。

可是,当下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拍下自己想要拍摄的东西,照片也越来越多,点开微信,一大堆色彩斑斓的照片分享蜂拥而来,有美食美景美人,却独独缺少了一份味道,一种情感。这些照片往往经不起人们细细品味,也抵不住人们在情感上的细细琢磨,人们更无法从照片中获得除色彩之外,更多的情感体验……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是因为人们拍照的初衷改变了吧。

以前,人们拍照是试图留住时间,留住那些美好绚烂的时光,留住那些动人的瞬间。或许,这样有些异想天开。可是,当你面对那一张张老旧的相片,心中的确会燃起一种幸福的感觉。这样,相片里的瞬间,也就变成了永恒。

然而,如今的人们拍照更多的是为了给别人看,为了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这也就导致照片也就只是一张影像罢了,人们也就丧失了从照片中体会细微幸福的机会和能力。

经由胶片洗出来的照片也许抵挡不住漫长岁月的侵蚀,会褪色,会染斑,也许比不上数码相机里存储的照片那般清晰,那般色彩纷呈,可是凝聚在里面的却是不变的动人情谊。

在那本老相簿的封皮上,还有这样一句话:“老了青春,老了岁月,不老的是心中的情谊。”我想,这句话,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篇七: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催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我滑溜溜的短发。“,想爷爷了吗?”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埃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