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晚春》诗意的浅析

更新: 2021-03-07 22:54:48

原诗文:
晚春
作者: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个人浅析】

一.先理解该诗写作背景:此诗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仍在官场),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诗中字义:
草树:本指普通的花草和树木,此处暗指朝中大小平庸官员。
知:知道。
春不久归:本指春天很快要过去。此处,春:指在官场上的日子;不久:即将;归:归家。暗指作者在官场上不得志而即将要归家闲着。
百般:指采取多种手法,想方设法。
红紫:本义红色与紫色,此处指对朝中条文的看法与吟诗作对等。
斗:竞争,争夺。
芳菲:本指花草的芳香而艳丽,此处指人的才华出众。
杨花榆荚:杨花,在杨树长了许多像“毛毛虫(似棉花白)”一样的东西挂在树枝上。春天时开花最早的也是它,它能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榆荚是榆树的种子,长扁形之果实表面呈现白中带黄色。此处,“杨花、榆荚”相比“草树”的确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华的人。但,在晚春时候的杨花、榆荚已是处于凋零时期了,故此处又暗指作者本人(此时已是年迈人老才华没落时)。
无才思:从各字字义拆解--无:没有;才:植物指样貌,人指才华;思:考虑,此处暗指“施”字,即施展,因为“思”字与“施”同音(国粤语都同)。
惟解:惟:惟有;解:解除烦闷。
漫天:满天,此处暗指天下百姓。
作雪飞:装作雪花纷飞的样子。

三.诗意
字面直译:一些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离去,就想方设法来展现自己的鲜红与艳紫,互相争芳斗艳(以示欢送)。杨花和榆荚知道自己不能与那些花草树木争比容貌了(已是处于凋零时期了),惟有也装作满天雪花纷飞的样子来展现一下来给自己解闷了。

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意:
当朝中那些大小平庸的官员们得知自己不被重用(可能将要离开官场时),就争着卖弄其所谓的才华来争夺自己的官职。可惜啊,朝廷不懂重用自己,自己又是迈入老年了,看来是争不过那些官员们的,空有才华而无施展之处啊!那只好闲在普通百姓面前展示一下来自我安慰罢了。

【诗意理解佐证】

1.诗中“草、树”对一个已年近半百且在官场上又不得志的人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观赏性,而作者却把它们拿出来作容貌争芳描写,实是触景借题发挥来讽刺某些人。
2.诗中“无才思、惟解”等字词,通常不是用作对植物的描写上的词语,此处却用上了,是作者强烈引导读者去联想到人。
3.杨花、榆荚的生长期:冬末春初至时就开始长出来,是顶着寒气而生长出来的(颇有傲气、骨气的)。其实作者是将自己比作杨花、榆荚,因为他的性格与杨花、榆荚颇似的(可从他的官场作风推测出来)。
4.此诗写作时间: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49岁),从他个人简介可知,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可推敲得出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
5.诗名《晚春》:此处有暗示作者自我慨叹年老难受用、自知仕途可能似晚春一样将尽之意。
6.另从“《游城南十六首之遣兴》诗文: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中可体现出作者在官场上不得志时的内心隐痛,隐约透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
7.纵观作者在官场上的坎坷仕途:作者难免会想从诗中寻找表达心中慨叹之情的机遇。

【赏析】
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表面上是描绘了晚春时期一些花草树木生长艳丽的景象。但实际上却表达出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批判当时朝廷庸官当道的状况及对朝廷表示忧虑,和自我慨叹的无奈及自我勉励不要自暴自弃之意。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是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附上:
【作者简介】(摘于网络)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其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上一篇:钱钟书|论文人 下一篇:虚掩的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