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拿自己的优秀跟别人拼,才是我们致胜的唯一法宝

更新: 2023-02-09 23:18:43

文:程程


莎士比亚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获得这些“营养品”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丰畗我们的生活,更能增长我们的文化知识和智慧。那怎样读书,才能更好地吸收这些营养品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逐一进行,更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带着“目的”去读书

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站在读书之人的角度,我更愿意将这种“理由”当作是一种“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为了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二是为了积累文化,提升思想见识和丰富文化内涵;

●三是为了获取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解答心中的困惑。

如果单纯地说喜欢读书,那完全就是一句空话。而带着一些目的去读书,就可以将这种目的转化为读书的兴趣和坚持读书的动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摆脱平庸,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不管你现在从事何种行业,只有带着目的去读书,才会产生读书的欲望,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书。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不过,这个“兴趣”来自于我们善意的“目的”。

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

“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取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正当的书籍就是好的书籍,它可以是一本好的书,也可以是一篇好的文章。它不仅可以赏心悦目,提升我们的文化内涵和见识,更能够帮助我们解除心中的困惑。总之,好的书籍更应该是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从中获得正向的思想启示。也就是说,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有利于我们身心向上的都是好书籍。如果你没有精力去读完一本书,那就从一篇好文章开始读书。

一篇好文章,它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也可以是一个故事,同时还包括一些专业论述等等。

只要是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哪怕是一段励志的名言警句,都值得我们一读。一篇文章篇幅不长,多则几千字,少则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字。按正常的阅读速度,5分钟左右就可以读完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30分钟,就可以阅读完一篇长达6000字左右的文章。一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可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照样可以给我们展现包括历史文物,旅游美食、人情世故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那还等什么,就从一篇好文章开始读书,这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决心。


效仿名人“挤”时间来读书

或许很多人会说:“如今生活压力那么大,我去挣钱还来不急,哪有时间去读书?”话虽没错,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时间往往是“挤”出来的吗?说很忙,没时间,那通常只是一种借口罢了。毛泽东曾说过:“要在工作、生产的百忙之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在开会的20多天中,他为了不耽误读书,就在办公室里吃饭。吃饭时,他把面前的文件、书刊往旁边一推,端起饭就吃。还没有等咽下最后一口饭,他又全神贯注地工作和学习了起来。鲁迅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工作或学习,鲁迅特别讨厌别人的打扰。即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来找他闲聊,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可见 ,不管是领袖毛泽东还是文学家鲁迅,都愿意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

他们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经济时代,我们就更应该学习和效仿他们对于读书的态度和做法。“挤”出一些时间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读书时间和学习机会。

持之以恒地读书。

荀子有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读书之事如同走路,路走得越多,才知道自己走了很远。

读书越多,自己的思想境界就越高,文化内涵也就越丰富。

毛泽东曾写过一副关于读书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说得极是。读书不在于一时的热情、冲动,更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必将前功尽弃。读书,更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唯有持之以恒地长久坚持。要相信,凡事坚持到底,必有所成。

白岩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如今,是一个集网络、科技、经济为一体的信息时代。

一个人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又将如何展翅高飞?读书,或许不能给予我们大富大贵,不能给予我们长命百岁。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增值,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加优秀。

拿自己的优秀跟别人拼,才是我们致胜的唯一法宝。

与君共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