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一个悲伤的浪漫主义者!人故事

更新: 2017-04-12 15:02:23

  但凡能名垂青史的人,其背后的命运大多会连着坎坷。如果当年的林徽因能与徐志摩,像世人期待的那样完善结合。或许,这位34岁就离开人间的年轻诗人,就不会留下那么多凄美的故事和传说。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小家境不错的徐志摩,在国内接受完顶尖的教育后,又远渡重洋到英国剑桥留学。一帆风顺的求学经历,自然也会在他心底,深植下浪漫主义的基因和种子。尽管生在乱世中的民国,但我相信,徐志摩眼中的世界,和大多数人感知的世界,它们可能就从来没有一样过。

  就像是前段时间,年轻的耶鲁法学院毕业生万斯,写的那本名满天下的美国《乡下人的悲歌》一样。那些在华尔街指手画脚的精英们,他们每天可能都想对着整个世界发言。但长期置身穷困,广泛分布在阿巴拉契山一带的那些乡下人,却只能在潦倒不堪中,日日与啼饥号寒为伴。或许,一切的误会、矛盾与悲剧皆因此而起。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与一个就见过小河沟的人,他们会有可以沟通的共同话题吗?或者说,徐志摩与骆驼祥子追求的东西会是一样的吗?好像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底,徐志摩的存在,尤其是他留下的诗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它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但仅限于此,因为每个人的现实路径,都需要自己来一步步踩过。如果有两朵花,一朵飘在柔软的茵席上,一朵不幸落在肮脏的茅厕里,那么,在后天它们各自的发展中,可能就永远不会有任何交集。是的,自己的梦还得自己来圆,人生真相大抵也是如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