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2019-02-24 23:30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傅雷家书》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于春风得意之时,于人生失意之时,于迷茫失措之时,无论何时,读读此书,都能获得释然。 家书一例题材,本来读起来非常亲切,犹如和一个忘年交在对话,搁纸能感觉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苍凉孤寂,得意闲愁。《傅雷家书》流露出更多的是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和一位学者执着的教导。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全书不完全是总体的阐述道理而是做到琐碎事件包含着人生哲学的自然准则,给读者一种交心交友的深切体会。所以《傅雷家书》是一本内容充实,富有生活韵味的指点儿子走向大道的支点之书。信件内容事无巨细,钢琴戏曲诗词歌赋宗教文学论述,为人处世柴米油盐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谈的学问交流。谈艺术,谈音乐,谈文学,极有见地。

在动荡年代里,对艺术对理想狂热执着,出世的洒脱旷达,父亲的信多半探讨艺术家的思想,怎样先为人再为钢琴家,信念坚定,往往可把眼前艰苦看淡,如何看待苦闷,得到智慧的醒悟。母亲在心中就挂念衣食住行,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感动与思念。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从书里得到的启发,笔墨不能尽宣,不应忘记明哲的教训,才能保持向上的心态去奋斗。 但这般年纪读此书依然感到巨大的压力。

在无法一一兑现为人处世之道的压力,在高贵的知识面前相形见绌的压力,和在拳拳之心面前走投无路的压力。傅雷先生当真是名副其实的严父。傅雷望子成龙心切,把其毕生积累的对人生、对古今中外艺术、人生的感悟,点滴不漏地传给了儿子。拳拳之心,可见一斑。但同时,这本书传播的,也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自私。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延续得更精彩,这是人之常情。但欲望太高,虚荣心太甚,就会发展到把孩子作为添加人生成就感的工具。美其名曰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前途。傅雷作为学者的成就姑且不论,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是把人生的目标放在完善自己,把下一代作为重心的人生就是个悲剧。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难登大堂。

或许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家教严格是司空见惯的,其儿子的成功,父亲的严厉也功不可没。我只是不能完全认同,只能领略这别人的父亲的风采,追随先哲的脚步,把当下的人生路走的更好。 除了这如山的、近乎偏执的父爱,书中傅雷先生追求艺术和真理的一颗赤子之心,结合时代背景,这般骨气,这般学识,这般人格,傅雷先生是那个时代的一座高山,以独特的方式屹立在后辈们面前,无法回避。

查看更多>>
上一篇:辞职信 下一篇:如梦令·下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