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溪头荠菜花
2019-04-06 21:48 编辑:云彩间
桃红又是一年春。
春在哪里?春归何处?千古以来,无数的诗人都在追问,答案却众说纷纭。且让我们踏着诗的节拍,跟随诗人,去探寻春的信息吧。
朱熹的《春日》写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阳光明媚,云淡风轻,
踏青访春,来到泗水之滨,
四望田野,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当此之时,东风荡漾,拂面和暖,
万紫千红,群花竟放,
啊,这就是浓浓的春光!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还用他告诉吗?到了农历二月初,我所在的乡镇,村前屋后,桃红李白,校园周围的田野里是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远处漫山遍野开满了白色枳木花,山上仿佛下了一场小雪,只有较高的树木露出青色。树木上各色嫩叶明艳如花。放眼望去,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这样迷人的春光谁不知道欣赏呢?不如叶绍翁由一枝杏花就可联想到满园春光。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但照唐代杨巨源的诗来看,发现春在花朵就不算高明。他的《城东早春》是这样写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的意思是说,有识见的诗人应当在春天初来乍到时就能感知春的气息,也就是在花未含苞叶未青,柳芽儿才舒展开惺忪的眉眼,黄绿未匀之时,就能感受春之生机,领略春光之美。等到大自然繁花似锦时,连凡夫俗子都知道欣赏赞叹了。旧时流传的一本《千家诗》里解析说,此诗“比喻为君相者,当识才于未遇,而拔之于卑贱之时也。”诗是形象思维,形象大于理论,因而,诗展示给我们的形象具有多义性。这首诗极富理趣,如果说它借物寓理,难道仅仅比喻“为君相者识才”吗?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怎样判别一个学生的潜能,不正好可以从这首诗中受到启发吗?还记得1997年,我在九公桥完小担任教研组长,第一次从《湖南教育》杂志上,了解到关于素质教育的信息。于是在学校倡导并成立“素质教育兴趣小组”,在小组成立大会上,我就是引用这首诗,来说明我们应该预知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先人一步,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
其实,发现春在柳叶还不算敏锐。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选编了韩愈的《早春呈十八员外》一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原来,春在细雨霏霏略带寒意之中,春在泥土已润软如酥油之境,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时。而这一切好像还不是春天,好像春之雏儿还未冲破冬的蛋壳。但春的种子已经被这细雨滋润,就在这松软的泥土中萌发了。在草芽稀疏短浅之时就体察出春之美妙,诗人该具有怎样的灵心慧眼哪!我觉得这首诗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作者赞赏看似低贱卑微而实则生命力极强,扎根泥土的小草,把它当做春的信使,而并不欣赏表面繁荣的暮春烟柳。这说明诗人对社会人生乃至宇宙生命有一种独特的感悟。“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曾被作为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这句诗使我想到“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等成语及其蕴含的哲理。而整首诗综合起来,细细品读,又能让人得到另一种启迪。我教这首诗曾向学生质疑:作者认为早春大大胜过晚春,你能说出理由吗?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悟出来了,说青少年就是人生的春天,我们应该在早春就认识春天的珍贵并珍惜它,不要等到春天即将过去才意识到这一切。
自古以来,人们希望春天常驻人间。但花易落,春难留,正如黄庭坚的《清平乐·晚春》所写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去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有多少诗人寻春,伤春,惜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么,春花去后,他们能在哪里重新寻找到春天呢?
唐代王驾的《春晴》写道: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一番风雨,绿肥红瘦。雨过天晴,蜂蝶们兴致勃勃到园林采花而来,结果不见了花,又纷纷飞过墙去。诗人望着弃他而去的蜂蝶,痴痴地想,难道春天藏在邻家的园林里吗?
白居易仿佛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深山老林里找到了春天。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其实,春天长期驻扎在大自然里,如果住在山林,当然就不用找了,而随时都可以享受到春光。元代朱希晦在《寄友》一诗中说:
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
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
瞧这“溪山深处野人家”,一阵山雨过后,他惬意地欣赏鸟儿们,用爪子在溪边的沙地上,画着那并不认识的篆书。真正的超然世外,物我两忘!在这里,人与大自然已融为一体,不找春光,却自在春光之中。
我觉得最能从大自然中找到春光,用以滋养自己苦痛心灵的莫若辛弃疾。请看: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句诗曾使我多么激动,以至心潮澎湃。我觉得,无论是春在哪里,或春归何处,都可以用这一句诗来回答——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荠菜花连接了冬和春。荠菜,生长于农历十一、二月,正是秋后万木凋零,百草绝迹之时。每当这个季节,我最爱到田野里去寻找荠菜,挖那嫩嫩的荠菜做菜吃。大约春节过后,荠菜就会抽茎开花,开着米粒般的小白花。
如果你知道了荠菜花,你就相信春天从未离开过我们。春天就在冬天之中,就在心中。荠菜花才是春的本来面目,它朴实平凡,贴地而生,毫不起眼。但它生命力顽强,跟小草一样,自生自长,遍及每一寸泥土。所谓的桃李杏,只不过是春天心血来潮时的浓妆而已。春的本质是朴素的,并不是艳丽。
跟随诗人寻访春的足迹,我也终于悟出了春的所在:
桃李未开油菜青,野笋欲出蕨芽嫩。山坡羊崽伴牛犊,田垄黄花如碎金。 终日寻,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忽见村童笑,春在心头已十分。
上一篇:山路弯弯 下一篇:邻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