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垚:万安山纪游

2017-08-09 22:23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作者:陈垚

  唐朝大诗人李大白一生放荡无拘,游过祖国不少名水大山。所到之处,不少留有“太白岩”名字,象万州太白岩等即如是。而据史载,渝东南石柱土家山寨万安山当时也有诗仙的足迹。

  春暖花开的一天,我从县城向西南方向行走一华里,至桥头场可见一条依山而建的石阶。石阶两旁绿树荫荫,风景幽幽,我拾级而上,游览了这个休闲、散步、健身、赏景的好去处一一万安山。

  清乾隆五年(1740),土司马宗大书刻“太白岩”三字于万安山石岩上。此后,便被称为“太白岩”,沿用至今。《石柱县志》载:“宋代欧阳修流寓于此,曾题句石壁,到清末已不可读。……明末,厅人于四周筑石墙以避兵祸,遗迹至今可循。……今除莲池依旧,其余不复存在。”山上建有古楼寺,又名永寿寺。情随事过,万安山的原名已被人们渐渐淡忘了,远近不少人均不知有万安山,倒是太白岩永远都定格在人们的印象中。

  明末清初的石砫贡生马斗舞(旁为“氵”),明崇祯时写石砫八景诗8首尚存,康熙时编《石砫厅志》,其《仙崖古迹》诗为:

  代有风流寄此乡,谪仙复见醉翁狂。深山露滴青连座,空谷花笼绛雪堂。

  楼阁地幽三岛近,鼓钟声和九皋长。名贤文字神常在,尚论赓歌合宋唐。

  诗中的谪仙,即唐代诗人李白。相传,李白被流放夜郎经行石柱城西南万安山,题七绝诗于壁。

  马斗彗先生另有《游鼓楼寺观李太白遗迹》曰:

  晴晖送暖共登台,古寺嵯峨近水隈。铨部新题添藻色,谪仙遗迹长莓苔。

  许多佳木迎春住,无数残梅带笑开。还欲听鹂同戴子,香醪将近任赢杯。

  万安山怎么要改名太白岩?这还有个来历。公元759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时,来到石柱,目睹藏在大山深处的南宾县(今后柱县)城,只见龙河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似画,民风淳朴,很是雅致,甚为喜欢,就在县城小住了一些时日。小憩之际,玩水龙河,游历万安,饮咂酒以赋诗,悠闲自在。一天,诗仙信步登上了万安山,他看到山经幽幽,林葱木郁,景优诱人,于是触景生情,诗性大发,在山崖上挥毫泼墨,题诗七绝一首于石壁,以志……自此,万安山因李太白到此一游而闻名遐迩。

  你看,半山腰上,宋碑亭悬空依崖、飞檐凌角,富有古味。楼阁里彩绘着“玉带春晓”、“石柱擎天”、“李白醉题”、“旗山点翠”等石柱景观图。楹柱上深刻着“登山难窥青莲句,人亭可读济川碑”的对联。碑亭布局巧妙,依借山崖,半壁悬空,具有土家族吊脚楼的典雅风趣。

  山不高,相对海拔仅60米,山顶平阔约6000平米。山形负南抱北,其势陡峻。山顶可俯瞰县城,成为春日郊游,夏日避暑的主要去处。登上山巅,到荷花池,经月门,只见一小石拱桥横卧池上,犹如落虹映水中,游人驻足,凭栏远望,那茂林修竹,清翠滴绿的“琴台”,曾是明末抗清巾帼英雄秦良玉抚琴拨弦的佳地,而今不复存焉。

  再前行,到观钓台遗址,传说李白游寓万安山时,于此欣赏一老叟垂钓,他却饮酒取乐,似痴似醉。故有此名矣。

  登泰山而小天下,临太白而晓石柱。站在太白岩顶,环顾四周,方圆大概一平方公里。北望是郁郁葱葱的帽儿顶;东顾山势险要的关门岩;南面是后大坡高山矗立,临高而视,龙河由东、经西、向南绕城,水中城,城中水(玉带漂流),山水相依,雾气茫茫,天地相契,声息相通。西眺钟楼和翠旗山,静静的龙河从旗山东麓绕过,将往日那卷起千堆雪的慷慨化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沉静与执着,美丽的石柱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1984年2月,在县半山腰挖掘出土的宋碑亭记,是石柱县发掘的年代最久远的完整碑记。南宋宝佑五年(1257),南宾县令刘济川在山麓建了宋碑亭,作了游览太白岩时的摩崖石刻碑记。全碑10行128字,楷书阴刻。碑文曰:

  “观钓台刻而怀子陵,诵德政碑而思仁杰。夫俯仰古今,已成陈迹,碑刻见存,凛然生气,千载一日也。南邑旧址,石岩屹然,俯瞰山川,如拱如揖。有唐陈宰,镌佛为龛,继判是邑,不知几人。宋宝佑丁已王正三日,邑宰宣教郎左绵刘济川景孟,邑佐迪功郎凤山李作德长卿偕邑士秀者,共饮岩下,吊古试碑,尚高山景行之意云,济川谨书”。

  为保护这块珍贵文物,石柱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太白崖原碑刻处建“宋碑亭”加以保护。[NextPage]

  亘古幽幽太白岩,如今已被学校代之,育得能满天下。

  但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要慕名而游太白岩,性之所至,吟诗作赋,言志抒情。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宣抚使马澄、同知陈积广铸造一口大钟置于山崖上。明正德十二年(1517),同知陈宽在山上修建了永寿寺。明崇祯三年(1630)陈思虞又在山上修建了古楼寺(山顶修建了钟楼和鼓楼),气势雄伟,典雅庄重。清乾隆五年(1740)土司马宗大于此书写“太白岩”三字,作五言绝句六首。乾隆四十一年(1776),直属厅同知王萦绪于此建了太白祠、太白亭、山神庙,曲榭回廊,雕塑太白像于正中。自唐以来,迄今游人揽胜题咏,现存咏诗数首。现录几首于后,供你品味。

  清代雍正元年,长洲羽士、武当山道士张清夜,他溯江入蜀,传播全真教。雍正七年,张清夜成为武侯祠住持,此后直至1950年,祠庙住持一直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担任。《庙志》“张清夜”条介绍说:工诗善书,屡困场屋。闻蜀山水胜,因游幕焉。在是赋诗四首其《游古楼寺》云:

  溪流不断桥偏断,古寺名楼未见楼。仙笔纵横岩石上,客身漂泊水中鸥。

  千寻松柏惊双鬓,万里江湖渺一邱。多谢寺僧勤问讯,来朝还订白云游。

  诗里的仙笔,就是指李白所题万安山诗了。

  明末进士重庆长寿人黄近朱诗云:

  李白留题今尚在,我来君社应成三。

  当得之石柱“金音石砚”后,非常珍爱,常伴它吟诗作赋以左右,待他离开石柱时还随身携带数块以做纪念。黄近朱先生要是没有看到诗仙墨宝,怎么会有“李白留题今尚在”的诗句?

  清代进士、乾隆石砫同知王萦绪在任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有《癸巳日游万安山》云:

  重阳载酒过南邱,胜地登临最上头。绿水青山穷远目,黄花红叶艳深秋。

  谪仙遗迹今何在?女帅芳声昔自留。遥望西天边塞外,何时浮献阵云收。

  清代乾隆进士、陕西武功人张 洲,字来峰,号南林,著有《对雪亭文集》流传于世,题诗石柱3首,其中《和王索绪游万安山韵》为:

  寻山问水陟高邱,旅鬓无须菊满头。九日清风开霁景,一林寒叶落深秋。

  乡天望处知何在,杯酒欢时亦可留。凭吊青莲白云外,藤萝石上夕阳收。

  清乾隆年间副贡生,浙江余姚人史钦义,于嘉庆年间在四川省《彭山县志》修志,题赞石砫诗17首。他《和马舍人》其中《仙崖古迹》为:

  夜郎经过此婆娑,纵笔淋漓记擘窠。幽谷无情空踯躅,游人寻古剥藤萝。

  松篁韵叶清平奏,溪壑心惊水月磨。闻道庐陵题品后,醉仙亭畔费摩挱。

  查看更多>>
上一篇:沉默的女人 下一篇:陈丹青:《孤露与晚晴》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