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散文|回忆的空间

更新:2021-05-04 22:56:20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夜读散文|回忆的空间

文/雪 

夕阳如诗。那天开车经过单位餐厅旁的荷塘才发现荷塘的夕照是如此的唯美!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两只白鹤在斗翔。看见夕阳挥洒着耀眼的光芒准备西下,那种美映在残枝断叶的荷塘上是别有一番韵味的!夕阳的落下是迎接新的一天到来,荷的残枝断叶得到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每天忙工作,忙生活。稍微有空闲的就是晚饭后那一点点散步的时间了。能在早上或傍晚去看看日落日出是件多么奢侈的事啊!早出晚归成了上班一族的定律。人的心中是有希冀的,可有时候近在眼前的风景也被忽略了。

看着绯红的夕阳,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好好地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记得刚来这里工作时,四周都是鱼塘和柑橘地,大田也是一片一片的,俨然就是一个耕作农场。一条沙石路直通场部。场部就像血管的主动脉一样伸展着几条小血管(泥沙路)。从每条泥沙路下去就是一个分管大队。每条道路都是只有一两米宽,路旁种上一排排笔直的落羽松。一棵棵的落羽松整齐地排列着,就像是一位位雄赳赳的战士在站岗放哨。我们经常骑自行车穿梭于它们之间。送小孩上学,逢“圩日”去几十里外的圩镇购物。这种艰辛可想而知!但艰辛中也有快乐的时候,因为近着鱼塘,人们就在鱼塘边上围个菜园子出来。有空余时间可以锄锄地,种种菜,寻找一种无言的乐趣!一些较为勤快的,还会搭建起鸡棚养起鸡来。过上一种“自给自足的农家式生活”来。 

想着那些日子,与现在相比,虽然“清贫”了许多,但回忆起来却是很有味道的。 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必须要远离乡镇的地方。很多新来的同志适应不了这种艰苦的环境,默默地走了。“艰苦磨炼意志,逆境造就人才”。环境是锻炼人意志的最好地方。十多年的带柑地,大田,鱼塘式的户外劳动生活,造就了同志们铁骨钢筋般的身躯。那晒得黝黑的脸庞。早已成为岁月的痕迹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坐于窗前,看着碧蓝的天空。总会回忆起一些陈年旧事,夕阳的余晖又照了进来。 我不禁又想起单位的荷塘夕照来。 2018年,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温奋斗史,拼搏新时代”十公里徒步活动。我们沿途拍下了一些照片,现在翻出这些照片,心情是无法平静下来的。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在老大队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片段。毕竟在那里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已经有了不可分割的感情。我闭上了我的眼睛,从记忆中找回老大队的丝丝模样来。 曾记得我是曾住过照片中的这一栋房子的,还是最偏西的一间。

旁边就是一方鱼塘。勤劳的人们在鱼塘边围起个莱园子来,一垄不同于一垄的蔬菜,绿绿的,有些开着灿灿的花。微风过处,蝶舞翩翩。宿舍前种有树木的,也就是一些桉树,水杉之类的。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层出不穷的绿化树种类,花的种类就更少了。 这栋新宿舍后面是一栋旧平房,沿着水泥路一直往前走,大队的办公楼就到了。与现在的办公楼相比显得是多么的简陋。再过一座小小的桥,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笨重的大铁门,打上了厚厚的青青的漆。如有车辆出入,是靠人工来推动着。靠近门岗值班室的那扇门里,另开了一个小门,方便工作人员进出。 每天,大家一早带着学员从这个大门出来,到外面参加生产劳动:有种柑橘的,有种稻田的,有耕鱼塘的,有种蔬菜的。收工时也带着他们从这扇重重的铁门而进。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外在环境给了大家多大的压力及心理负担。 

沿着水泥路一直往回走,会看见一栋拱形苏式宿舍。两层高。人在二楼回廊站上一会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舒适感。这是它高而通风的缘故吧!它还正对着一个篮球场,站在高处可以一睹小伙子们打篮球的风采。记忆中小时候也见过许多类似的建筑物,到了现在都没了影子,觉得很可惜! 经过了苏式拱楼,走过300米左右就到家属居住区了。那里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温馨的家。

大家工作劳累一天后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迎接明天新的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个老大队素有“西伯利亚”之称。离场部远,离墟镇更远。我们要买一些日用品之类的东西都要跑到十公里之外的墟镇去购买 ,所走的还是泥沙路,交通非常的不方便。加上当时的工资水平不高,每个家庭有的也只是一台自行车而已,交通工具就是它了。每当墟日,我们踩着自行车从田间,乡村走过,呼吸着乡间散发的清新空气,听着乡村里的犬吠声满载归来。 图片 每当这个时候是最为开心的,也最为放松。如果一家子能开开心心的去趁个墟,已经感觉到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了。有闲暇时间打理一下菜地,养几只鸡和鸭,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其实挺好。与现在相比起来却是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乐”融合在其中。

上一篇:晨读散文|杂草记 下一篇:原创散文|学会冷静,安然无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