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灿烂时光(原创)

更新:2022-04-21 09:11:38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童年的灿烂时光(原创)

童年时光像收藏在橱窗里的胶片,被藏在记忆的脑海,繁华烂漫,如梦似幻,被记忆筛选成一张张的黑白照、大彩照,还有一段段精心裁剪装饰的影像,这些画面时常被品味、赏阅。

   手机相机记录着当下生活的精彩瞬间、感动时刻,同时脑海深处的往昔也不时的在浮现,被我们还原的越来越清晰,也越发珍贵。有些过往太过遥远,如失效的胶片,留在脑海的画片模糊、断断续续。于是那座很长的院落被记忆连接的老长,像一条小路,我们几个小孩在小路上奔跑追逐,小路上排着一根根织染好的棉线,棉线两头栓在小路的两个尽头,院子暂时变作了纺织作坊,我们的母亲和奶奶在院子里忙碌,我们不顾大人的讯斥,跟着她们跑来跑去。织一次布不容易,要好些步骤,我大概记得纺线、割线、染线、上桨,后来听母亲说,直到经线,才能上织布机,经线需要好几个人,于是交往相好的两家人会合作。年轻的母亲没经验技术,需要婆婆的指导。我奶奶和另一奶奶手里拿着特制的扁扁骨刀,不断的拨弹一根根棉线,防止缠绕、打结。母亲和婶婶大娘在线两头奔走,她们小心翼翼的从凉衣绳上取下晒干的桨线,一根根固定好。

    空气里飘着温暖的桨洗棉线的味道,初夏,午后的阳光还很柔和,院子里树影婆娑。这画面就被牢记在脑海,好些懵知的画面,做了填充,最终变得完整,就像在修补残缺的文物,时光也被修补的完整。

    每个人儿时都有一院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从儿时就开始了经营,一直伴着我们成长,渐渐百草园长成了一院繁华似锦,长成成人后我们的精神家园。百草园最初的样子始终被我们记着,生长在了我们的身体里。

    家乡是一个很小的村落,至少在我们所属的乡里,却冠寓了“文化村"的美誉,缘于古时科举制度时,村子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到现在走出去的乡人也多,家乡自古就重视文化教育。小时候伯伯很重视文化,堂姐小时候学习很好。有一段时间队上忙,奶奶也没时间带我了,大娘和另一位婶婶管喂队上的猪,上工带上我。后来家里大人和学校说好了,堂姐上课带上我,堂姐正上一年级,我挤在堂姐和她同桌中间,堂姐被安排在后排。我还小,坐在凳子上,脚离开地老远,悬在半空。枯燥的听着老师的讲课,看着比我大的堂姐一笔一画的写着作业。在无聊到无可夸何时,听到很小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门传来,我回头,那是母亲,看到母亲在半掩的教室门外轻轻的喊我的名字,母亲不放心,下午半晌时会来看我,捎带给我送些吃的,我轻轻的几乎是蹦下板凳,接过母亲手里的小布包,记不住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匆匆又走了。小心回到坐凳上,包里有腌豆腐和玉米饼子,我慢慢的咀嚼食物,打发时间,油腌过的豆腐很香,玉米饼上抹着一层香油,我轻轻的荡着悬在半空的脚,数着时间一分一秒。

    过年对孩子永远充满吸引力,从呱呱落地来到世间,在父母的疼爱里,年就被我们深深牢记。过年让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家里变得干净漂亮,街道也变得干净漂亮,大人小孩更是干净漂亮。乡里街坊说话都和和气气。夜晚,庄户院门上亮起红灯笼,各式各样,一串串,歪歪扭扭,零星落布,电线杆上新安的灯泡便被衬的孤单落漠了。家家都是早早吃了除夕的饺子,在老街小巷里,到处是玩耍的孩子,捉迷藏,放鞭炮,吃零食;大人们也三三两两串门,互道新年好。那时光在孩子眼里心里无疑是最美好动人的,我们尽情的玩闹。

    幻小时,家,田野,村庄都是我的百草园,在那里有父母爷爷奶奶,家人长辈的呵护教育。跟着他们的脚步,开始了懵懂的认知,认识了村庄,认识了村庄里的一草一木。渐渐的,我也有了自己的伙伴,自己的天地。那是座很大的院落,院落后有池塘,有洼野地。池塘里有鱼、蝌科、小虾,夏天池塘上常常落满蜻蜓。河边垂柳、紫槐,连着桃树、杏树、杜梨树、枣树一直到池塘邻着的那洼野地。洼地里野菊花最多,夏天开的如火如荼,一丛丛红的黄的、粉的紫的,姹紫嫣红。成群的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五颜六色,和花儿交相辉映。河沿边紫槐不甘失弱,一串串槐花开得灿烂夺目,浓艳的鲜紫点缀在丛丛绿荫里,远运看去似树丛挂着一串串的紫葡萄。

    那洼地和池塘隔着一道高高的土岗,洼地在高岗下,坡上长满野菊花,下面长满了各种野草小花,猪耳朵草蒲公英最多,还有野葡萄。因为埃着池塘,家长不让我们孩子去后边玩,每次偷偷去了,总被大人讯斥回家。

    院落是主人把自家后边的空地和前面的空地都围起来,后边是给大儿子的,盖了一溜北房,种着几棵枣树,枣树年年长得好,结好多枣,八月十五,我们邻近的住户都能分到他家的枣。中间的房子住着玩伴的奶奶,玩伴和奶奶住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小儿子在市里上班,户口也落在市里,常年不回家。玩伴家院子大,地方又大,她家成了我们附近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的玩处,只要不去学校,我们大多会在她家玩。

    中间院里门囗左边有架辘轳井,附近家里用水都去她家打井水。井边挖有一小池,天暖和后,家里主妇常聚在小池洗衣服,紧埃着井水,洗衣方便,我们挤过去凑热闹,院里养着鸭子,嘎嘎叫着在水池里乱扑腾,不一会就被赶出来,扑腾着翅膀,摇晃着胖胖的身躯,急得嘎嘎叫得更欢了。

    院子最前面是一院空地,边上跺的净是些柴火,玉米桔杆,中间有一棵大梨树。春天一树嫩白的梨花,直到结满一树的梨。梨不像枣善于隐藏,稍稍个大,等不到秋天,被我们伤害的所剩无几。只有高高的树枝上的梨,才能安全成熟。秋天吃到大大甜甜的梨,也很后悔当初的迫害行为,只是第二年,还是照样偷吃小的梨。这算得上是三进的院落,盛满了我们的喜乐时光。

    那些时光,经过岁月的沉淀,被打磨成照片、影像,我们赋于并装饰了这画面感情,品匝着其间的温馨,带有淡淡的乡愁,直到嘴角留下些许酸涩伤痕。在倦恋不舍那再也回去的时光时,也庆幸时光里的那些酸涩也终将如梦,不复回还。


作者简介,杨会肖,70后,农民,热爱读书,写作。从小就喜欢读书,渐渐也开始了书写,记录生活,记录感动,生活和书本赋予了写作的源泉,生活也让源泉变得灵动。有作品在《中国乡村》刊发,近期作品获《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三等奖。


上一篇:故乡的流水席(原创) 下一篇:白发父亲(原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