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容纳、恭敬、爱人,是人生最切要的事

更新: 2018-03-28 12:19:01



  博学是书呆子的另一种称谓


  如果你有时间读好书,那么,买好书是一件好事。


  可是,通常总是买书以后便误认为得到了书中的宝藏。


  博学与天才相比,正如植物标本簿和那不断更新、永远充满青春、永远变化的植物界相比,再没有比注释家的博学和古代作家的童真之间的差别更大的了。


  静下心来阅读也是一种修持


  没有什么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


  与其在耗费精力的事情上劳神费心,不如在安静的一隅沉思自读。



  同类相知


  一个能够使人获得乐趣的作家,往往需要与自己具有相同思想方式的读者。


  作家和读者的共鸣愈完美,乐趣也愈大。


  所以,只有伟大人物才能欣赏另外一位伟大人物。


  世界上充满了智力平庸的可怜人


  他们缺乏两种密切相关的才能:做出判断和产生自己观念的能力。


  不能做出判断,往往只有蒙骗不知情者的下作手段;不能形成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头脑往往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寻求深刻的观点,必须到首创者那里去


  只有从深刻观点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真正的思想。


  因此,谁要是向往超凡的精神生活,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


  每一个这样真正关心精神生活的人,绝不会局限于世俗流行的时髦哲学或个人情绪的宣泄之中。


  可是,使人惊异的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固执地寻找蹩脚的二手货。



  他人是自己的延伸他人是自己的延伸


  实际上,今世今人,彼此交往,能相互容纳,相忍为怀,已经实属不易了。


  我们应弃去大人、先生等尊号,而以同患难、苦朋友相称!


  这种观点虽有点骇人听闻,说到底还是与事实相吻合。


  因此,对他人,则可予以正确的见解,面对自身,则使之常常回忆——容纳、忍耐、恭敬、爱人等,是人生最切要的事情,是众人所需,也是众人对同辈应尽的义务!


  读书不等于思考,也不能代替思考


  读书或学习,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爱读什么就读什么。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但这里的所谓“思考”,可不等于读书,思考就像在风中扇火一般,必须始终不断地扇动,才能维持火焰不熄。


  思考时,必须要对思考的对象发生“兴趣”,不断刺激它,并且持之以恒、不可懈怠。


  所以,一天到晚沉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消失殆尽,这就和长时期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


  你如果想做个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的动物,去当个“蛀书虫”确是不二法门。


  懒于动脑,因此频繁地捧着书本


  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在自己的思想中。


  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若太多,也是有害无益的。


  读书越多,不等于收获越多


  读书越多,留存在大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人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


  读书而不思考,绝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之后又淡忘殆尽。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心不在焉,人的精神就散掉了


  凡是草率写作的人,从来就没把创作当成一种严肃的事情,也就不认为自己的思想有价值,他们的精神松松垮垮,丧失了张力。


  因为,只有对思想的重要地位和真实程度有信心时,才会激发我们不屈不挠地热心发掘最明晰、最有力有最引人注目的思想表达方式。


  正如只有在盛放宝贵的东西或无价的艺术品时,才会使用金银盒子一样。



  生活是一次创作,需要精心准备


  很少有人像建筑师造房子一样写作,也很少有人像建筑师那样对生活做充分的准备。


  建筑师造房子时,往往事先绘图并仔细思考最微小的细节。


  大多数人的写作,像是玩骨牌,他们的句子像骨牌一样,一个一个连在一起,有的是经过思考的,有的则是十分偶然的。


  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做出来之后再想。虽说生活中的随机事件让任何计划都显得荒唐可笑,没有任何准备就介入生活仍旧是一种欠缺考虑的行为。


  读书当成单纯地消磨时间,也是在浪费生命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如同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吃过的东西都消化吸收一样。


  对大多数人而言,读书和逛街没啥区别,只是消磨时间的办法罢了。


  (刘大悲 陈晓南 张尚德 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