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一种痛苦的游戏
生活的热望需要冷静的生存考虑来制约
一个年轻人应当早早地杜绝这样的念头:以为世界对自己有求必应,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通常的教育却强化了这种肆无忌惮攫取生活欲念的幻想。
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就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最初的认识,不是来源于鲜活切近的生活,而是来源于虚假的文学作品。
我们固然应当对生活怀有热情和美好的向往,然而一但缺失冷静的生存考虑,挫折感会逐渐击垮年轻人。
乐不能忘忧
在青春年华的璀璨黎明中,人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引发无数美丽的幻想,要把它们变为现实的渴望苦苦地折磨着一代又一代人。
谁不希望抓住绚丽的彩虹!
年轻人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像一首富有情趣的浪漫歌曲,那从未觉察到失望的萌芽已经潜滋暗长。
莫把想象变现到现实生活中
是什么让一些偶然的简单想象涂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仅仅是年轻人爱幻想、不实际的生活态度么?
如果在纯粹知识的范围内观察年轻人的精神状况,是否就能轻易摆脱人生的嘈杂和纷争呢?
这很值得怀疑。
试图将这些幻想变成现实,也就是把它们当作迫切欲求的对象来追逐、膜拜、占有,这是一个常常使人卷入痛苦的过程。
心灵的宁静和名噪一时不可兼得
一个作家,一旦开始为收入写作,就会写得很坏。
一个人,一旦为了名声和金钱而活,就不会在乎手段正不正当。
所有伟大人物的最伟大作品,都是属于一种时代的,在这种时代里,他们必须写出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目的,报酬也非常少。
所有真实的人,都不应当追逐虚幻的名声,更不应该为了金钱而舍弃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真实的自我。
一旦他开始竭力外求,自我就一点一点被挤压到最阴暗的角落、被放逐到最荒凉贫瘠的地方。
所以,荣誉和金钱可能会放在同一个袋子里;自在的生活和外在的名声却势同水火。
追逐名声,了无价值
推动天才精益求精工作的源泉,不是名誉;名誉太不可靠,了无价值。
多少名誉都补偿不了为取得名誉所付出的艰辛。
推动天才那样生活、那样工作的源泉,也不是他工作中的乐趣;因为他必须付出的努力也大过这种乐趣。
这种动机是一种为自己工作的本能。天才因这种本能的驱动,以某种恒久的形式,表达他的见闻与感受,并不关注其间能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好处。
优雅的社交场合规模都很小
在那些奢华嘈杂的宴会上,常使人产生一种空虚感。
有一种错误和无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这种对比使真实的生存处境变成了更大的宽慰和调剂。
社交——如社交圈、沙龙、应邀聚会——是一种痛苦的游戏或拙劣的表演,本身毫无趣味,在它的背后是某种偶发的念头、习俗和背景。
友谊的有限性
在古人看来,友谊是道德中最为主要的部分之一。
但是,友谊也存在有限性和片面性。
它限定了一个个体对什么是整个人类本性的同一性的认识。
友谊,至多只是这种认识与自私自利之间的某种妥协。
天才与美德
当我思考时,那是世界精神在努力表达它的思想;那是自然在设法认识与探测它自身。
我正在设法追踪的思想不是某个其他心灵的思想,但那是我把存在之物改变为已被认知、已被思考的某物。
天才的一个主要美德是什么?
不是宣称“实现抱负”,而是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某种理想借以实现自身的工具”。
读书增长见识,却往往只是拾人牙慧
严格说来,有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彻底地融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思考需要一些建议时,读书才是必要的
读书不过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
我们只能把书本当作“引绳”,阅读时依赖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导向某方面。
但很多书籍非但无益,而且还会把我们引向邪路,如果轻易被它们诱惑,我们势必陷入深渊歧途。
所以,我们心中要有个“守护神”,靠他来指点迷津,引向正道。
唯有能自由而正当思索的人,才可发现精神上的康庄大道。
不要在糟糕的书上花时间
不读书的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
不读书的艺术,是对那些在任何特定时间引起一般读者兴趣的作品,根本没兴趣。
当某些政治上或教会方面的小册子、小说、诗歌造成很大骚动时,你应该记住,凡是为愚者写作的人都能轻易获得大量读者。
读好书的先决条件是不读坏书,因为人生苦短。
(刘大悲 陈晓南 张尚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