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道:一方素帕

更新: 2018-03-28 17:16:39

作者:王本道

  在极端炎热的盛夏,旷日持久的热浪让人时时处于头潸潸而汗淋淋的尴尬境地,好在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可以信手从裤子右侧的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轻轻擦拭掉头上的汗水,以免除酷暑之中的狈。岂料这一细微的动作,被几位朋友发现后戏称为“文人的婉约与潇洒”。我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使用手帕是我自幼养成的习惯,已成自然。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将一方小小的手帕用别针挂在我的胸前,虽当时还不会自觉使用,需大人们帮助,但久而久之便学会用它来擦眼睛、擦嘴、擦汗了。从读小学开始,就有一方手帕每天揣在我右侧的裤兜里。小学一年级时,一位班主任老师曾提出严格要求,手帕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用品,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开始。记得当时有项课间活动叫《丢手绢》,即同学们围坐成一圈,唱着歌或是做击掌游戏,此间会有一个小朋友手持一方手帕围绕着全体小朋友慢悠悠地跑,随时悄悄地将手帕丢到某个人的身后,若能被及时察觉,他便立刻捡起手帕继续跑下去,然后再丢到另一个人身后。如若未能被及时发觉,那么这位小朋友就要乖乖站起来表演节目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资极度紧缺,但是大小商场并不缺少手帕,各种绘着清清淡淡花样的,抑或是乳白、淡黄、淡蓝的素色手帕,琳琅满目摆满柜台任人挑选。随着年事渐长,我对手帕的审美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开始只是选洁白或是藕荷色、淡紫色的,接着又喜欢上带有淡雅图案的,如梅、兰、竹、菊等。60年代中期我读高中时发现,市场上有种手帕,幅面较大,柔软、舒适且厚重,正方形边缘的四角之上绘有一个生肖的图案,有隆起感,似乎是机绣的,且底色各有不同。因我属猪,于是立刻买下两方带有肖猪图案的,交替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1968年秋天我下乡插队,无论农活怎样累,晚上临睡前也要把手帕洗干净,将另一方备用的叠成小正方形揣在右侧裤兜里,这样循环往复及至今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方手帕总是同我如影随形,掏手帕已然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动作,手帕也成了我的审美对象。闲暇里若有逛街的机会,总会留心柜台上是否有中意的手帕,出门在外也时常会选几方素雅别致的手帕带回来,并非刻意收藏,只为欣赏而已。久而久之,我的衣柜里竟有了几十方选自各地的手帕,其中有的来自北京王府井大街工艺美术商场,有的来自西子湖畔的超市、上海淮海路的商厦;有的属苏绣、湘绣的彩绘工艺品,还有来自西藏、新疆、四川等地,绘有少数民族特色风格的图案……我把它们用衣夹集中挂在一处,每每打开衣柜顿觉眼前姹紫嫣红,如春风扑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纸巾迅速取代了手帕似乎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现代生活中,手帕之于我们不仅是“式微”,竟然已经十分陌生和遥远。纸巾固然有随意取用与丢弃的方便,但是一枚枚洁白纸巾的生产必然要付出成片森林倒下的代价。餐巾的使用也过于奢侈,每当在酒店里用餐,看到一方方一次性使用的高支数棉纺制成的湿巾整齐地摆放在那里,我常常不忍去碰,而是悄悄地掏出手帕代用——那些制作精美的湿巾若能还原成棉花,再织成布匹制成衣服或是衾枕,将会解决多少贫困人口的生计!

  全球气候变得日益极端,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致使大批物种濒临灭绝,这或许不是普通人所能改变的。但是从孩子做起,口袋里装一方素帕,让大多数人回归使用手帕的习惯,以此减少碳的排放,为自然界增加一片绿意,这应当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