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满平
“尚书府”位于绩溪龙川村的中央。据说,它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家豪宅,被誉为“徽州第一家”,是徽派建筑的佼佼者,徽文化最具灿烂的地方。在一个秋阳明媚的早晨,我去了龙川。
站在龙川村外眺望。说实话,就整体气魄而言,龙川不比我到过的黟县宏村大,或许是宏村外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南湖,村内无与伦比的半牙月塘以及“承志堂”精美木雕的百子图。不过,龙川有个不争的事实,这里有保存最为完美的明代建筑群,各种徽文化因素千年积淀,再加上东有龙须山的蜿蜒起伏,西有凤凰山的婀娜旁依,登源河与龙川河水交相重叠,水清静柔,千年流畅,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黄土地在秋阳的光芒下散发出特有的气息。龙川,确实是有龙的气脉,川的辽阔。
人说龙川呈船形,“尚书府”居船之舵位。今天的“尚书府”,很是热闹。景区外来游览的车辆犹如长龙列阵,排列公路两旁。汽笛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尚书府”昔日的宁静。游客们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来寻景,来寻找几千年徽文化那独特的魅力。如今,我也像他们一样,冲着徽文化来了。
走近“尚书府”,大门两侧是一幅行草书,黑底嵌金的楹联在素白的墙面上格外醒目,“襄懋故居添异彩,龙川胜地出名流。”书法龙飞凤舞,笔力雄健。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匾额“徽州第一家”便映入眼帘,那精雕细刻木制的“百忍图”,镶在下面。木刻画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众人物目光所示的“百忍图”三字,令我心生疑惑,难道这种儒家思想是尚书府内胡氏先祖历尽了人生的磨炼而形成的一种理念?还是儒家思想体现在徽文化里一种特有的现象?走在弯弯曲曲的鹅卵石通道上,我思考着这个问题。
府内“敦厚堂”面积不大,闲坐这里,抬眼可观十步之遥的“徽戏园”。想当初,“徽戏园”从建好的那一刻起,不知有多少老生花旦、花脸小丑在这里穿戴亮相、各展歌喉。真个是锣鼓喧天,胡笛齐奏,戏园内戏曲声声、余音缭绕,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唱腔一定响彻了整个庭院,欢腾在龙川的上空,渗透于龙川的千家万户。
穿过圆拱门,过“观音堂”,到“梅林亭”。梅林亭中一口“胡氏家井”引人注目,一潭清水,千年不枯。井口外圆内方,井口条石的排列与“月形”的井边砌石组成一个“胡”字,真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官厅”是“尚书府”内重中之重的地方,“天奉诰命”的圣旨龛就陈列其间。在这里,似乎有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让平日闲散的我略感有点压抑,逗留片刻,便到“尚书轩”。“尚书轩”顾名思义是尚书胡宗宪读书的地方。秋阳的光芒透过深深的天井,在柔和的光线下看胡宗宪穿戴官帽官服的画像,文静儒雅,浓正的长眉,虎目中含着威严。这位明朝嘉靖年间、官拜兵部尚书的儒将,从政之年,历经艰难,组建“戚家军”,力灭倭患,后入狱而死,他用生命之歌,为封建帝王写下了“忠义”两字。到了明神宗为其昭雪平反,才追谥“襄懋”。由此,我不能不深深地叹息,为民为官报效朝廷,在封建王朝,实属不易,人生征战之程实在是过于艰辛了。
步出“尚书轩”,我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在府内的通道里兀自走着,幽静的木板、长条的石板路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不时,有一群接着一群的游客,在导游的话筒声中,全都超越了我,他们高兴地朝着最后的景点走去。看着他们群来群去、远去的背影,似乎显得我身影孤单了。论热闹,是他们。说独处,唯有我。我仍闲散地走,不想跟在导游的后面,受她支配,听她那早已编好的千篇一律的词汇,然后与众多的游客像赶市集一样,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我到这里来,是探寻徽文化的,要与这些不能言语的徽派建筑物进行对话。如此,是否显得有点矫情呢?
平心而论,“尚书府”内那错落有致、犬牙交错的马头墙,那幽深的月牙门以及长短的窄窄的巷道,却有十分的迷人,既娴静又优雅。或许有人觉得,我对“尚书府”的建筑布局构造以及历史文物,记叙的太少了。我本来可以用我那木讷的语言,叙述的多一些,用一支笨拙的笔,再留下一些笔墨。如:府内胡树铭的故居,从胡宗宪到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在此居住,同居一府,和睦相处;清代包世成撰写的对联“道德传家富贵依然久,诗书济世子孙更永贤”和“八十齐眉”的匾额;尚书府的核心建筑“从之堂”,悬挂的青菜萝卜图是明代大画家王世贞所绘;精美的木雕出自当时那位名艺人之手,尺寸多大,如今价值不菲等等。但现在,印刷宣传册里关于“尚书府”的趣闻轶事应有尽有,详细得很,何必需要我再枉费笔墨呢。总之,龙川“尚书府”给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无疑是徽派的“三雕”艺术了。那“尚书轩”楼台的雕栏是如此的精巧别致,“官厅”内的木雕人物,气派是恢弘无比,幽深的月牙门、圆拱门、瓶形门、矩形门、葫芦门造型古朴大方,府内的屏风、窗楹、栏杆,连日常所用的桌椅等均有人物、花卉、鸟兽、吉祥之图案,古朴典雅,极尽装饰之美。那砖雕、石雕、木雕刀法之娴熟,手法之多样,深得音符之韵律,再现了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篆刻、砚雕、徽墨塑形的艺术风格,虽经几百年狂风暴雨的洗刷,岁月的剥蚀,它们依然是剔透玲珑,让我神醉情驰,叹为观止。
依我看来,被人们誉为“官家豪宅的尚书府”,并不是因为府内建筑物和摆放的装饰品是多么的豪华气派、富丽堂皇,而在于府内的一景一物。这些景物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这些气息都是我日常生活中可以触摸的。我以为,这些精美的徽文化艺术,其美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它们都源自于一颗颗充满智慧的心,出自于一双双勤劳灵巧的手。由“智慧的心”与“勤劳的手”,才汇聚成“尚书府”徽派建筑物的瞬间美,探寻它,触摸它,总能给予你积极上进的动力和智慧。
走出“尚书府”,我想,倘若能在这里闲居一段时间,府内梅林学堂的“蒙童官”必是我的首选。我将坐在“蒙童馆”前的石墩上,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背靠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过的廊柱,捧读一本书,身心放松,融入这徽派的艺术元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