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致命的差距是什么?

更新: 2017-04-04 07:12:16

  作者:韦斯托

  1

  安吉拉·李是美国一所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智商高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好,相反,很多智商没那么高的学生反而取得了好成绩。

  也就是说,智商并不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

  后来安吉拉·李重回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开始系统地研究“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功”。

  他们调查了西点军校的军官、高级教师、销售精英……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这个特征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社交能力,不是强健的体魄,也不是高智商。

  是毅力。

  只要你有毅力,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你会成功。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毅力?

  2

  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毅力的方法是斯坦福大学Carol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学习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与之相反,“固定型思维”则认为人的才能是天生的。

  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这两种思维会直接导致两种结果——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极限,回天无力,于是选择放弃;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更好。

  前者把失败当成世界末日,后者把失败当成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最致命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3

  成长型思维是不相信宿命论的。

  “你这种智商考不上大学的。”“那我多考几次。”

  “你家里那么穷,怎么创业?”“钱我可以挣。”

  “你追不到那个女生。”“先追追看。”

  与结果比起来,更在意过程;

  与失败比起来,更在意积累的经验;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不相信“人的命,天注定”,而是永远保持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状态。

  4

  儿子数学考了59分,他站在爸爸面前,低着头,紧张地捏着试卷。

  爸爸可以说:“你怎么连及格都考不了,这辈子甭想学好数学了!”

  爸爸也可以说:“哇,差一分就能及格了,前途无量啊小子!”

  第一句话,除了爸爸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却没有一点好处。孩子只会越来越怀疑自己:我可能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

  第二句话则能让孩子明白,他离及格已经很近了,下次只要再多努力一点就能变得更好。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极其重要,这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失败,而不是一触即溃。

  5

  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就是在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以下八句话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八个改变”。

  1.“我听不懂。”变成“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2.“我犯错了。”变成“这个错误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3.“这太难了。”变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

  4.“已经很好了。”变成“这真的是我最好的成绩吗?”

  5.“我只能做成这样了。”变成“我可以再试试。”

  6.“我永远不可能像他一样聪明。”变成“我应该向他学习。”

  7.“我不是太擅长这个。”变成“我正在提高。”

  8.“我放弃了。”变成“我最好再试试其它的方法。”

  6

  只有在绝望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选择放弃。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一旦失败就更容易产生绝望,所以他们更容易选择放弃。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块垫脚石,不会轻言放弃,所以他们也更可能获得成功。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很精彩,

  问:“如何走出人生的阴霾?”

  答:“多走几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