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关于山的文章-散文精选

更新: 2018-10-24 22:19:46

赛宗山位于海南兴海县中部,是安多地区藏族群众传说中的三大著名风景区之一。迪毛宗就是赛宗山,意为猴子的山寨,远远望去,赛宗山酷似一头饮水巨象,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山上沟壑纵横,洞窟遍布,苍松古柏,葱茏秀丽,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名。如“吉祥坡”、“如意奶牛蹄印”等。山下有著名的赛宗寺,阿热仓于民国十二年创建,隶属于隆务寺。殿堂内有释迦、莲花生、宗喀巴以及阿热仓的金身塑像。藻井、墙裙的绘画既有佛经故事,又有动物山水,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转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他们相信徒步围着神山绕行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心怀信仰,敬畏自然,虔诚的藏族同胞离开世俗的现实生活,历经磨难后回到出发地。

我十几年前曾经去过赛宗山,行路难记忆犹新,30多公里的行程,足足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坐在车里就可望见巍峨秀美的赛宗山,看似近在咫尺的,却无法靠近她,北京吉普在大山中起伏跌宕,好像在搓板上跳舞,好不容易到了赛宗山下的赛宗寺,同行的伙伴们除了去祭拜了释迦、莲花生、宗喀巴神像外,就再也没有体力转山了,成了半途而返的游客。
今年春天有幸再去赛宗山转山,以弥补上次没有转山的遗憾,头一天晚上到达兴海县城,第二天一大早就兴冲冲起床,在宾馆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餐,就催促同行伙伴出发。车出子科滩镇,下了大河坝沟,柏油路就消失,砂石路就如玉带一样缠绕着大山沟沟叉叉,去年秋天拓宽改道,今年还未开工,已经被转山的车辆轧的坑坑洼洼,车身不时被甩起的小石子噼啪打中,我们被颠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草原上起风了,车窗外的风呼呼作响,越野车被风吹的摇摆不定,行走在这茫茫草原上就如沧海一粟,忽而被海浪卷起荡在浪尖,忽而又跌入深深的谷底,车上的人渐渐安静起来,都害怕打扰司机。

中午左右,车终于开上赛宗山前的高原平地上,此时海拔已经接近4500多米,远远望见乳白色的山峦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屹立在高山之巅,山势峻美,山下高低排列错落有致的白墙平顶红色檐边的的房屋,一条小河绕寺蜿蜒向东流去,大家兴奋不已,终于到达神山脚下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久负盛誉的赛宗寺,寺依山而建,使寺与山融为一体,山以寺而壮美,寺以山而得名,形成了赛宗寺独特的藏传佛教寺院的风格。

寺前广场矗立有八个大小一致的白塔,经朋友介绍,此八个塔为八宝灵塔,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
远望赛宗寺,不由得变得虔诚起来,心静如水,随手转动转经筒,仰望飘动的经幡,拾级而上跨进经堂的大门,寺里寺外两方天地。对于这座寺院,我不懂藏传佛教,不能用语言来比喻百柱大经堂雄伟壮观,也形容不出墙裙绘画的美轮美奂。但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虔诚,轻声慢语,观察身边的藏族同胞,他们转动着经筒,手持珠串,口念箴言,他们神态庄重在大师塑像前磕头,这份共鸣,足以让我洗涤心灵,心情变得透彻轻松。

转山当然要围绕赛宗寺后的赛宗山转了,神山在在赛宗寺后威然屹立,直冲云天,为了转山的群众安全,在危险的地段都修成了2米来宽的木制栈道,看着栈道逶迤沿山盘行,风越来越大,我心中有点打鼓,同来的朋友表示,风再大也要转山,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遥远了,以后他们再来的可能性不大,尤其今年是猴年,转山对每个人的意义犹为重大
因为我是唯一一名女同胞,同行的人要特别照顾我。他们听说我也处在上与不上犹豫当中,鼓励为既然来了,就是与山有缘,转山可以洗清一生罪孽,保佑家人平安。我在大家的鼓励下沿着栈道踏上了围着神山绕行的路。
很快队伍拉长了,大家走得零零散散,同行的伙伴们很快就消失在转山的人流当中,只能影影绰绰的通过衣服辨别他们与我的距离。

我一个人随着转山的人群,一路向山顶踟蹰而行,看着身边的人们,有一家老小出行的,也有一人单独出行的,他们或着藏服,或着汉服,手持珠串,口中念诵着经文,三步一叩首,五步一磕头,哪怕是风吹雨淋,玷污了衣物,磨损了衣衫,浸污了脸庞……因为在他们看来,苦难和折磨正是他们延续着朝圣之路前行的理由,他们给旁观者带来的震撼,让人心存敬意,看过一次后,也许穷尽一生,再难忘却。
路越来越陡,风吹的令人站立不稳,这不知道绝对高度升了多少米,回头看赛宗寺高大的山门就已经像一个小小的石片。
手扶着腰,气喘吁吁的往上走,往前看栈道没有尽头,往,往山下看赛宗寺已经看不见了,垭口却还是远得如星斗般高不可及。
太累了,我坐在栈道边,大口喘气。

放眼向远处望去,看着这虔诚的人流,巍峨的高山,清澈的河水,皑皑的雪峰,平坦的草地,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对自己说。
只后悔太累没有掏出手机把这一切收入镜头,只能把这番美景刻入脑海。在的雨后的清晨,宁静的夜晚,它会轻轻浮现在我眼前,唤起人生如初相遇般的感动。
“快走啊,离山上不远了,越坐会越累的”一位转山的陌生人说着超了过去。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早已经不见了同伴的踪影。
只好与陌生的转山人一起前行了。

不过,一路有他们陪伴而行,有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倒是觉得这段旅程还真的独特完满,此生难再。
山路曲折,峰回路转,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终于走到了垭口,和在山顶等我的同伴会合了,据他们说这里海拔已经达到4800多米,比山下空气稀薄,我感觉寒风足以将脆弱的皮肤撕裂。这里系满了无数转山人挂上的五光十色的经幡,人们向空中撒下风马,向煨桑炉中撒开五谷,代表着转经人五彩斑斓的的期盼,展示着转经人的信仰,我在在烟雾袅袅中感受到浓浓宗教气息,让你心静如水,心灵虔诚。
开始向下走了,下山的路比上山省点儿力气,但是也就没了木制栈道,大风刮起的沙尘,迷了人们的眼,染白了人们的头,走几步就得揉揉眼。第一次坐在地上还要拿纸巾垫在屁股下,到后来,坐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垫了,牛仔裤上到处是土,没一块好地方。

慢慢地赶上了大部队,大家找了个背风的地方,简单地就着矿泉水吃了点带来的馄锅馍馍,而转山的藏族同胞,都会有提前扎好的帐篷作为驿站作短暂的休憩。
沿着转山的路,一路走过传说中的大师们潜心修行的吉祥坡、观音招手岩,英雄马蹄印,飞来石,空行母仙洞……,每一处都经幡飘动,人流如织。
风一直刮个不停,顶风行走,使我又掉队了,尽管风光旖旎,但觉得腿脚都不是自己的了,我开始忍不住猜测走完全程还有多远。

“还有多远才能走回赛宗寺啊”我问不远处的一位藏族同胞,他热情地说“转过前面那个山头,还有不到5公里就到了!”。
“我的妈呀,还有这么远啊!”
又走了大概两三公里,终于看到前面有房子了,历经四个小时,我到山脚了。
我坐在山下的石头上,看着转山的人们,也许只有转山的人懂得,这种虔诚,是用转山的方式走过自己和一生,带着诚意一遍一遍的重复相同的动作,祈求转来所有的时运。

返程的路上,我很疲惫,小腿酸痛,但眼睛却一直贪婪地望着窗外,试图将今天的一切再深些、再深些印在记忆中。心中萦绕起那首熟悉的诗歌:“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