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是因情而作。今天,刚刚看到著名作家姚振函逝世的消息,与他离世之日已四个多月了,心情仍很悲痛。因为,我是他的热心读者,非常喜欢他的写作风格,经常拜读他的大作,使我颇为受益。近年来,记忆特别深的是,他发表在《散文百家》上的一篇文章《尽情地享受寂寞》,与我当下的心境非常相似,我反复读了几遍,慢慢回味,感受从中而来,加之对姚老的怀念,受姚老文章的启发,写一篇与寂寞相似的文章,不妨就叫它《尽情地享受独处》吧。
在我的印象中,寂寞与孤独是现实生活中的姊妹,很相似,又不同,有的人孤独,有的人寂寞,有的人尽情地享受独处,有的人则尽情地尽情地享受寂寞。姚振函老师借他退休生活的感受,尽情地抒发了享受寂寞的无限感慨。那我就借姚老师的引子,写写现实生活中独处的享受吧。
其实,我从小就既喜欢热闹,又喜欢独处,在热闹之余,总喜欢独处一阵子,独自思考、回味一会儿,比之一味地凑热闹更胜一筹,更能带来一种说不出来的享受,一种回味后的甘甜。后来,参军、参加工作后,因从事文秘、宣传工作的原因,大多时候都安排我自己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给了我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每每与战友、同事相比,自觉享有独处的优势,也与自己非独处时相比,感觉独处更胜非独处,平心静对,独处使我享受到了无穷的魅力。再后来,因各种原因,独处的时间更长了,觉得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更多了,思维更辽阔了,独处给我带来了诸多好处,独处使我静静地思考,独处使我天天在收获,独处的时候,静美随之而来,清灵随之而来,使自己脑空、身轻、心静,放飞自己的心灵,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或反省、或沉思,或憧憬。独处还使我抛却了外界的干扰,消除了酒场的烦扰,职场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独处过后回味独处,感受着别样的滋味。我感到:独处确实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忘却尘世喧嚣的精神享受,是一种忘记琐事烦恼的愉悦之境,是一种超越于自我的心灵栖息地,是一种有如尽享芳醇花香的惬意,是一种独享深入思索之后的收获。不是吗?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不妨慢慢嘴嚼,就会深切地感受这一点,也就自然地使你体验到了独处的享受。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独处,它还是一种避世、解脱的良策。独处,可以摆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忧愁,消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当你屡遭挫折,长叹命运不济时,当你不被理解,觉得世态炎凉时,当你仕途不顺,感到前途无望时,不妨独处静思,你就会幡然悔悟,清醒地感到,没有必要为命运不济而耿耿于怀,没有必要为世俗的偏见而郁郁寡欢,没有必要为官场的一时不顺而想不开,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独处那微妙的轻松快意,就会从喧嚣的尘世中解脱出来,这是排解压抑、释放身心的最好方式,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向新的生活。
只有独处的人,才富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独立的、深刻的、充盈的。独处,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沉静,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沉淀。你可以到宁静的水边漫步,观五光十色,观鱼儿欢跳;你可以到空旷的大自然中徜徉,侧耳听鸟儿欢唱,抬头望云卷云舒;你可以独坐家中静静地遐想,或与书中作者对话交流,畅谈书中的乐趣,或对人生的思考,让心灵随自己的思绪飘飞,四处飞扬,在思维的天国里自由驰骋,你会感到无比的惬意。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圣哲在独处中创造了奇迹。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陶渊明,在归隐山林的独处中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明朝伟大的医药专家李时珍,历时29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李时珍正是凭借独处时的独立思考,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结论;还有被人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没有找到灯丝的日子里,他总是一个人蜷缩在实验室的一个角落里,享受着独处时的安宁,得到了独处带来的成功。由此可见,独处能给人带来巨大的能量和希望。
独处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种独特的美丽。在喧嚣的尘世中,无论身在何处,心有多累,我们都应该找到独处这个不可多得的静谧,品评独处的滋味,理解人生的真谛,尽享独处的无穷魅力。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