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懂荀彧的人,不足以谈智慧

更新: 2019-03-19 11:09:10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杨枪枪朗读音频

01

如果问谁是曹魏帝国的首席谋士,那非荀彧莫属。

他和曹操的合作,奠定了曹魏在三国中的绝对优势,也是曹魏帝国崛起的根本。

荀彧最后在寿春忧郁成疾死亡,还有说法被被曹操毒死的。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当时吴蜀还没有被消灭,虽然历史上不断上演“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但我相信曹操那么睿智的人,不会自断翅膀。

尤其是在当时三国还未统一的情况下,曹操更不会干这种蠢事。

更多可能是荀彧感觉到自己不会被重用了,无法施展才华了,又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辛劳一生不值,因此忧郁得病而死。

02

历史上对荀彧有各种评价,我则认为他是一个战略大师,更是一个团体的灵魂人物,曹操由弱到强,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人。

家世比较好,爷爷、老爹、叔叔都是当官的,荀彧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而且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官二代。

不像今天的某些官二代,除了正事不干,其他事都干。

荀彧是和司马懿一样的官二代,这样就比其他人有了更多的优势,用现在的话说,绝对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别人开飞机跑,你骑自行车跑,累死也追不上。

何况在当时特别讲求出身家世的社会,这样一个极有智慧的富二代,比你有钱,比你有权,还要比你更努力,那真是无敌了。

荀彧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富二代。

当时南阳人何颙十分欣赏他,说这是个可以辅佐帝王的良才。

这个富二代优秀到令人感到嫉妒。

03

荀彧是非常有预见能力的一个人。

汉朝实行孝廉制(当时还没有科举制),荀彧当了官,后来不干了。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作乱,他就预见到了将天下大乱。

荀彧回到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移民,从河南移到河北。

他说天下要大乱,颍川是四面受敌的兵家必争之地,军事要地,不能呆在这里了,要赶紧离开。

乡里人舍不得故土,不愿离开,后来荀彧带领自己家人跟韩馥到了冀州去了。

这时袁绍已经踢掉了韩馥,占了韩馥的冀州牧。

到了冀州,袁绍也是非常器重荀彧的,自己的弟弟荀谌,还有辛平、郭图都投靠了袁绍。

荀彧认为,袁绍这个货,没出息,干不成大事。

然后就跑去投奔曹操去了,郭图、辛平他们继续为袁绍谋事。

这就是智者和普通人的区别,智者有敏锐的预见能力和洞察力,遇事可以随势而动,可以做明智的选择,甚至可以规避祸患。

读书读的是什么,是眼界更加宽广,胸怀更加博大,做人的格局更加大,让人更富有智慧,在事业上可以崛起的更快,可以让成功与你如影相随。

很多人干啥啥不成,总是盲目的跟风,没有预见能力,只能靠运气。

靠运气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赢家只会告诉你自己运气好,却从来不提背后的努力和思考。

乡人舍不得故土而不肯离开,当战争来袭,连保护自己的机会都没有,命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前提,不要盲目的去随大流。

谨慎的思考和强大的预见能力,会保证你能赢得一切。    

04

荀彧对曹魏帝国最伟大一项举措,就是帮助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谦病死,曹操想趁机吞并掉徐州,然后再回来平定吕布。

这时荀彧对曹操说:西汉汉高祖保守关东,东汉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终于完成大业。

刘备一直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直到刘表死后,荆州地盘还是从孙权手里借的。

在此之前刘备就一直过着流浪狗般的生活,东投西靠,一直难以实现志向。

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却一直停留在空想的阶段,爱做白日梦,想拥有这个,想拥有那个,却从来未想过自己可以拥有的根本在哪里,自己有独特的技术还是过人的头脑,还是有丰厚的人脉和资源。

想成就事业,先问自己的根本在哪里,然后强化根本,才有机会有所成就。

05

荀彧让曹操先稳固自己的根据地兖州,曹操从这里起事,有黄河和济水做天然屏障,可以自保。

其次,收割粮食,然后伺机图吕布。

最后联合扬州的刘繇攻打袁术,抢占地盘。

这是荀彧初步给曹操的战略,非常有现实意义,有了这个战略,后来曹操才有了争夺天下的基础,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把自己逼上绝路和衰退之路。

假如今天你没有任何独占的优势,身边也没有供你崛起的资源,你最好还是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的干着。

一则给自己储备一些资金,二则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三则你可以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嗯,这第三点最现实。

荀彧提出的这个套路,对现在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个人发展策略。

你先强化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活下去,然后储备资源,联合别人的资源,合作共赢,来获取更多资源。

06

后来,陈功、张缈联合吕布一起叛乱,兖州只剩下三县坚守,等待曹操回师归来,假若曹操不听荀彧的建议,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曹魏帝国了。

人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

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

能让再度崛起的只有你的核心资本,所以不断发现你的核心资本并且强化它,才是成功的王道。

上面的战略,让曹操有了争夺天下的根本。

荀彧的另一大功劳,挟天子令诸侯,则是给曹操打造一把攻人的利器名义,曹操借着汉献帝的名义,可以主动攻打任何对手,也让其他诸侯顾忌了三分。

行可偏,名固正。

做事讲究名正言顺,这样可以拉拢更多的人听命于你,顺从于你,可以假借正义的名义,打击任何对手,同时不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给攻击别人披上正义的外衣。

建安元年,汉献帝返回洛阳。

东汉王朝的首都一直是洛阳,曹操想把汉献帝迎接的到许县来,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阳,北面联合张杨,尚不能即刻控制他们。

荀彧劝曹操说:

“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

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

现今天子已返回京城,而洛阳又狼藉不堪,一片荒芜,义士有保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旧主而更增哀伤,如能趁此机会,拥戴天子以顺从民心,这是大顺;

秉持大公无私之心以使天下豪杰归服,这是大略;主持正义以纳英才俊杰,这是大德。

这大顺大德给了曹操藐视一切的资本,做任何事,打击任何对手,都有了顺应民心,顺应天意的名义。

做任何事只要有一个正当的名义,高大上的理由,你所有做的一切,在人们心里,都会是理所应当,这让人们更加顺从于你,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洗脑术了。

07

所有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三国更是如此。

三国英雄争霸,各路英雄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唯有曹操最先开始争夺人才,最后还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对郭嘉、荀攸等等一众谋士拉拢推荐的人才,都一并重用。

荀彧无论从战略还是人才使用上,都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战术计谋上荀彧也不比其他谋士差。

如果曹魏帝国崛起,除了曹操本身的智慧以外,荀彧的功劳至少能占到剩下的一半。

无论是官渡之战提出的“四胜论”,还是当初平定兖州的正确指导,以及袁绍初败时,让曹操渡过黄河乘胜追击,都为曹操称雄天下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后来荀彧不同意曹操称魏公加九锡,曹操把他踢出局,这件事,在司马光看来,荀彧是有错的。

司马光说,曹操有刘邦之能,荀彧是萧何之功。

东汉已经是灭亡之边,一切都乱了套路,曹操力挽狂澜,荀彧不跟曹操,还能跟着谁。

荀彧的一生,跟对了曹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留给我们的智慧精华,是稳固自己的根基才能可进可退,才能不使得自己陷入俩难之地的绝境。

无论做何事,要放大格局,也要着手于眼前,强化自己的根基,才是成功的前提。

愿我们此篇解读荀彧的智慧,能给你一些有益的见识与思考。

上一篇:慎 独 下一篇:此生,来世,大彻大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