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祭祖清明节

更新: 2020-03-09 13:56:14

记忆中,几乎每次清明去扫墓都是行走在春雨中,天空上充满忧伤的愁云,天底下飘飞伤感的雨丝。而今年的清明节,阳光静好,温暖,舒适,处处是片片的春光和丝丝的嫩绿。千百年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捧着鲜花香烛,祭奠亲人,缅怀先人,寄托思念,这似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回家上坟,站在父亲的坟头,望着坟上枯了的芒草,绿了的野草,欲泪无语,追思亲人,于我一生也不会断。草枯了,还能再绿;春去了,还会在来。亲人去了,就成了永远的分别。天人永隔,是最大的痛。再见,只能在梦里。挥泪,却是在醒来枕边。好在有清明节,我们可以静静地回忆。

在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拜祭先人,是不需要什么典故的。寒凝大地发春华,逝去的人是把生命传给了后人,严厉而慈爱的责劝后人要好好地活着,要活得比先人好。我们在生的后人站到坟前,不就是再聆听一回吗?

人生就如接力赛,新生命接过先人的生命之棒继续往前,不断的循环更新着;无法扭转自然的规律,有人来有人去,就如无法留住冬天离去的脚步,阻挡不了春风的来临。现在正是一年的开始,请爱惜自己,珍惜身边的人,把你眼前所拥有的都当作最宝贵的来呵护。

无论是逝者还是生者,都希望,能够平安的度过一生,即使不大富大贵又有什么关系呢?总归是百年后,尘归尘,土归土。这样一想,心中似乎更多的则是对生命的感恩,以及对所拥有一切的珍惜之情,因为许多事情,一旦逝去将不再重来,就像这个春天,我们拥有过,我们也注定要失去。

我们在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对冥冥之中的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语说: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时节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

这次清明假期还去了深圳、珠海祭拜亲人,与叔婶的一番交谈,很自然地谈到人生,讲到生死,说是为以后的生活作了准备,留下遗嘱,心里便没有遗憾,这样可以把今后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在纷杂无奈的红尘世俗中,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给远去的亲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拥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这是多么豁达的生活态度。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只有面对着离去的先人,只有在这寂静的坟地,我们才能够如此从容、如此平静、如此透彻地思索生命的意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地老朽,不断繁衍生息,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我想,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留下有关亲人一起的缘分,也许,思亲祭祖能让我们再次从心灵深处感受一种人生的超越,体会一份血缘亲情的真纯,在祖先血脉依存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中,梦寻一段娇花照水、杨柳临风的美好境界。希望清明节让更多的人把它当做思亲感恩的节日!

上一篇:听湖 下一篇:《心墙》——美文赏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