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川后乐园可以说是我从住所到研究所的必经之路。前两天看到它的门口张贴了一张赏梅的海报。东京的梅花开放在节分(日语中的“節分”,字面的意义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但是约定俗成一般指立春的前一天)之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后乐园附近的人流量剧增,经行的公交车也成了赏梅专线。虽说看花还需趁早,莫待无花空叹息;然而赏梅不能太热闹。它寂寞地开,你最好默默地看。
今天是星期一,空气晴好,无法领略梅花凌寒。因为认定这个时段,园里的人应该很少,于是果断买了门票。日本的庭院都很小,你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逛遍它的每一个角落。进了门,习惯性地选择右进左出。首先看到的是西行堂迹,徒留一片空地,却让人的思绪瞬间接通到古往。空地的右后方立着驻步泉碑,碑身上的汉字清晰可辨:“后乐之园得其门而入左,见一邱有泉出于崖下,潺潺流注,清澈可鉴。邱有草亭临之,置西行师像,一境景致幽远,可流憩以忘归也”。顺着碑文中的“古今新集”、“明人朱舜水”、“天保二年岁次”、“辛卯夏五月朔”等线索性的文字,其意大致了然于胸。只是对“得其门而入左”一句颇感迷惑。作为路痴重度患者,我经常在左右不分的同时对表示方位的名词又异常敏感。刚才我明明是从右边进来,带着这个疑惑继续往前走。这时两个中年人朝我这个方向走来,说着中文,我很自然地打了一声招呼:你们好!他们也回应着“你好”。听到女的对男的说:“你看那一对石狮子被风化成什么样子了!”然后我听到女的好像是问我:需要帮你拍照吗?我微笑着摇头。
走过驻步泉,路边立着“竜田川”的指示牌,上面介绍川边有枫树、桂花树等古木茂生。这段并不长稍有曲折的水流被分成两段,上段叫驻步泉,下段叫竜田川。顺着水流继续右上,是一条被称为具有中国风的“延段”(大意与“曲径”相近)——由切石和玉石组合成整齐而平缓上升的台阶(“切石”指经过加工的石头,“玉石”指天然的、圆形或椭圆形石头),路的尽头是“白云台迹”。原路折回之后走左边是“木曾山”。真正的木曾山被称为日本屋脊,木曾道是17至19世纪连接京都与东京的交通要道。后乐园中的木曾山、木曾川体现了庭园文化中常见的“以一庭山水容万千景象”。小石川的木曾山不过是一垄小丘,因为这里树木繁多,光影在参天古木之间斑驳,溪流伴着小路,让人联想起木曾道。后来,这里集中种植了几棵棕榈树,又称为棕榈树山。这个名字倒更通俗。泉水流经木曾山的部分就叫“木曾川”,这里有一个小小、小小的瀑布,用和制汉字命名为 “寝覚の滝”(Nezame-no-taki)。提示牌上有这样一段英文:Please stop here for a moment to listen to the nice sound of water falling。以前观瀑布大抵都是“远望”,飞流直下的壮阔,让你感受到山与水的合力。今天的瀑布需要“静听”,在几股细流玲珑曲致的低唱中,让你体会到芭蕉俳句中那种寂静中蕴含的生机。
听完瀑布,看到“唐门迹”,这时我才明白为何驻步泉碑文中的“左”成了我的“右”。“唐门”才是当年后乐园的正门:there used to be a gate of the entrance of“Korakuen”garden.It was a gorgeous gate with colorfully lacquered carvings in Chinese style。门上有朱舜水的真迹,毁于二战时东京大轰炸的战火。
后乐园始建于1625年,水户第一代藩主德川赖房从京都请来工匠,利用该处原有的古木设计修建。到德川光国时,此处成为著名的赏花之所。1670年,德川光国请朱舜水重新规划,在园中增设了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致,如居于中心位置的蓬莱岛、还有得仁堂、西湖堤(模仿苏堤)、八卦堂、圆月桥等。朱舜水给庭园取名“后乐”二字,本是出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23年3月7日,后乐园被指定为国家史迹和名胜。
唐门与内庭之间用一条小路隔开。内庭里设有富士见堂,留有藤田东湖的坟墓。这位幕末的水户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以敬神尚武为政教之根本,以至明尊王为攘夷之大义”,死于1855年11月11日的江户大地震。据说地震发生时,东湖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的安全,他跑到母亲的卧室抓住她往外跑,母亲想起火盆尚未熄灭。“地震时一定要熄灭火”这是起码的常识。母亲跑回房间用水浇灭火,在细细研灭炭灰时,一阵剧烈的晃动将他们所住的长屋震垮,东湖在那一瞬间一只手顶住门楣一只手猛烈地将母亲推出去。东湖死了,母亲幸免于难。如今在梅园的角落还有一块东湖护母的石碑。
面向唐门迹往右沿着蓬莱岛的方向,经过“九八屋”才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赏梅”。梅花的品名依次有浜千鳥、冬至、丰后、开运、鹿儿岛红、素心腊梅、白难波等,素心腊梅的花瓣几近透明,鹿儿岛红的明艳可谓喷薄而出,白难波身形矮小,花瓣若隐若现。
出梅林,走上一段无人的山丘,中间的一大块空地就是八卦堂迹,顺着爱宕坂旁边的小路下来,从正面领略这迷你版的“京都爱宕坂”,有四十七级约一米宽的陡直的石阶,顺着出口的方向,看到了圆月桥,上了西湖堤,唯独没去得仁堂。
两小时的闲散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201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