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景山上可一览首都和紫禁城全貌,就去了。老伴和儿孙们看牡丹、芍药花,我想转转,就约定山顶见。
从东门往北到西门又到南门,约走一公里左右,对面就是故宫的“神武门”。景山的三个门都是歇山顶黄琉璃瓦,单昂三彩斗拱,旋子彩画。想从林间上山,但树太密,只好登梯道。两旁绿枝覆路,松柏翠竹掩隐,仰观只见一线蓝天。看竹子都是无梢头不过一把粗细,枝斜出叶稀疏,在北方还是头一次这样零距离观竹赏竹,总觉得它有点不服水土,好在有其它大树相拥,倒显出它的翠质与风韵。时直时弯时陡时缓爬了十几分钟,方见绮望楼顶。山头楼阁游人拥动着。忽见一巨石耸立,上面镶刻“京华揽胜第一处”,便留恋瞻观,手扶拍照。再上挤入人群,凭栏墙南望,故宫黄顶红墙,方正院落,殿宇格布,真正感到“金碧辉煌”气象。转一圈,环视凝望,西见北海,北与东西高楼鳞次栉比,看不到土地森林原野。不禁涌上思古幽情。脚下原是永定河改道后一土丘,辽代建瑶屿行宫,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琼华岛时运余土至此,又金章宗建北海公园时加堆成“北苑”,为皇家御园。那么浩大的工程,有多少百姓苦力,据说是累死遭难者不计其数。皇帝家族就是在人民群众的屍骨上寻欢作乐,用人们血汗浇灌出来的树花草点缀风景,以悦眼目。元世祖忽必列建大都改“后苑”后,帝王们还装模作样在此耕植以示天下。永乐年间,成祖朱棣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说,将挖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在“青山”成五座山峰,以为紫禁城北靠,称“万岁山”。到明初,为防北敌围攻缺燃料,将大量煤炭储放在此,因称“煤山”。
孙子将我从痴望凝思中唤醒,要去看皇帝上吊的那棵树,我们隧从东北面往下,她缠着我讲缘故,只好略述。明崇祯17年(1644)3月,“头戴毡帽,身穿青布窄袖箭衣,肩披斗篷,骑一匹乌驳马”的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上景山一看,大势已去,就胆战心惊下坡吊死在东面的一株槐树上。这“万岁山”非旦没有让皇帝“万岁”,还丢了性命江山。人心向背,内忧外患,岂可继续。顺治8年将“万岁山”改为“景山”乾隆皇帝在《御制白塔山总记》中批下“宫殿屏扆则曰景山”。
我们沿山转悠,观赏松柏翠竹间的楼宇殿阁,感叹劳动者创造的这些巨构华章。不觉又上了顶阁,游人少了点。便坐于石台阶上放眼品赏。劲风入怀,望眼欲穿,感到自己的短视与无知,面对更多尚未见识和理解的东西,只有敬畏与虔诚。想起南帆《论收藏》中的一句话:“某些古代的遗迹由于偶然的原因存留至今,从而满足了人们用于直接触摸历史的愿望”。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又位于北京中心,其景致地理无与伦比。1928年辟为公园,1950至55年华北防空司令部作阵地,后曾为儿童文化公园。1955年7月16日重新开始迎接游人。正是将人民辛苦的成果回馈人民。1957年定为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4A级景区,每年举办各种花展和人文活动。
日已近午,准备下山。起立迴望,视通八方。又想起曹雪芹晚年居西山,写《红楼梦》,苦心孤诣,几次入城望景山,给后人留下封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千古名著。八国联军破坏了很多楼殿建筑。冯玉祥架起大炮对准皇宫轰溥仪下台。封建统治土崩瓦解。这古都人才荟萃,政治、经济、文化汇聚为中心,如今更光彩瞩目。心灵的感光胶片被眼前显影液似的氛围浸出图象。回味默想神游大地、山川、河流,一直跨越北长城连接家乡。
这是所有乡愁寄托的核心所在。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振兴蓝图,伟乎世界,为地球之“景山”。顺应大地所拥有的力量、品格、承载力才是民族真正的依托。一时感到游荡于土地空中的精神云䨘,从四面凝聚过来,紫气浮显,旧貌新颜换了人间,顿时魂魄附体,大气游虹,声音、律动、色彩、图象、两极相通,三维互动,循环递进、感应嬗变、缠绵千古。这是中华精魂的积累 ,我有幸享受,获闪现理智和灵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