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是人到中年恍然初老的一种生活状态,上有老人要奉养,下有幼子要眷顾,事业需要尽力,心理需要调整,人生处于爬坡的吃力阶段。因而,很多人把中年阶段看成灰色阶段,清人编撰的《增广贤文》里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意思是说,人到中年,干什么都晚了。这种调调未免太过悲观和伤感。还是曹操曹孟德说得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家都老了,尚且有如此胸怀,人到中年不过是毛毛雨了。
去医院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在一楼的大厅里,偶然遇到一个初中时的同学,他神情暗淡,面有倦容,低着头从电梯里走出来,满腹心事的样子。我跟他打招呼,问他怎么搞的,疲惫不堪,一点精神气没有,生病了?
他叹了一口气说,老父生病,他在医院里陪护,已经三个晚上没有睡了,偏偏上中学的女儿又早恋,老师已经打电话来通告了,说是成绩烂得一塌糊涂,这真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的眉头纠结在一起,满满都是浓郁的化解不开的心事,一张嘴,抱怨便不由自主地从嘴里飞出来。他看着我说,你说我爸这老头儿,好好在家里待着,看看书,读读报,散散步多好,偏偏和一帮老头儿去爬山,结果摔倒了,骨折了,这下好了,不能动了,什么事情都要我侍候着,一点都不知道体谅我,我的工作有多忙!还有我那宝贝女儿,天天关注发型,天天忙着换衣服,我就知道事情不大妙,这不,搞出了早恋的动静。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这日子还怎么过啊?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吃力,钱包吃紧,还来给我添堵,怎么没有一个人为我想想,这样的日子过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我笑了,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吃力钱包吃紧,虽说有点心力憔悴,但仍然不失为幸福时光。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人到中年,已无父母可以奉养;又有多少人人到中年,成了失独家庭。父母在,可以承欢膝下;儿女在,可以享受天伦。好好珍惜这一段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光,别等到若干年后,父母离去,儿女婚嫁,你一个人守在空空落落的大房子里,孤独地与时光为伍,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的不知道惜福。
我的话大约触动了他,走出去很远,回头看他,他仍然站在那里发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当然,他的话也触动了我,因为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时光,母亲要照顾外祖母,也就是我姥姥,她患有哮喘,走几步路就会喘得佝偻成一堆,一口气提不上来,就有一命呜呼的危险。母亲除了要照顾外祖母的吃喝穿戴,还要给她洗头洗脚。除此之外还要照顾我们姐弟三人的生活,还有家务琐事要打理,做衣服打毛衣绣鞋垫,都是手工活儿,母亲把我们照顾停当之后,都是趁晚上在灯下做那些手工活儿。
尽管如此,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母亲,她都是乐呵呵的,从来没有听到她抱怨过什么,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守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毋庸置疑,母亲的人生观对我影响很大,若干年后,我自己也做了母亲,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光,虽然累,有紧张感、疲惫感,但却是累得很快乐。
小时候的时光,混沌无知,不知道幸福为何物。年少的时光,知道幸福为何物,但却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和珍惜,总以为幸福和快乐挥霍不完,还有大把的幸福和快乐等我们去拿。只有到了中年时光,经历过一些人事的沉浮和变迁,才能真正体会幸福为何物,才懂得惜福,而惜福则是一个人向着幸福方向的最基本素质。
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种幸福,虽做不到像古人那样晨昏定省,但是隔三岔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小聚一下,还是不难做到的,不管工作多忙,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和孩子交流交流,关心一下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一个人存活在世上的责任,更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奋斗的养分来源,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人生的希望和动力。工作时,发呆时,遇到困难时,想想他们,心中就会有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