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吴琼
我从前是个很不信“邪”的人,对于老祖宗千百年来流传下的传统习惯常常视而不见。譬如人家说,处所中有竹子是好的,竹子象征着节节高升、虚心谦逊、君子风度,但湘妃竹是个例外。因为潇、湘二妃的丈夫羽化登仙,二人望归不见,眼泪滴成了斑竹。所以湘妃竹是悲戚的。可我却觉得这故事凄美感人,偏要在院子里植上些湘妃竹。再譬如有人说,那些用兽骨、毛发、皮囊所制成的民族风小摆件、小饰品不能随意带回家中,因为不知道是从什么动物或者人体上取下的材料,不但容易感染细菌病毒,而且会有阴邪之气。可我偏偏喜欢那种传统手工民族特色。
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经历得多了,越来越相信那些历经风雨沧桑,在光阴的长河中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好寓意是真的。每到年节,总是想买些吉祥如意的装饰品放在家里,闲暇时光,总是喜欢做些刺绣和剪纸,绣的、剪的也都是那些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瑞鹤祥云之类的图案。总是希望那些美好的寓意能够围绕在自己身边,某一天真的能够变成现实。
在中国,有几样传统的寓意着美好的事物很常见。其中,鱼应该是首推的。鱼这种水生动物在中国并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还有着很悠久的鱼文化,一直以来便被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如今说起鱼这个字是所有鱼类的统称,但鱼在中国最初是泛指鲤鱼,其他的鱼类,都是后来相继衍生出的品种。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起,鱼一直与人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鱼繁殖力强,生长迅速,在远古时期,自然环境的恶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人们应对恶劣环境和从恶劣环境中获取食物的困难,迫使人类对后代的繁衍予以特别的重视,于是便产生了生殖崇拜。于是,鱼的强大繁殖功能在种族繁殖备受重视的古代,很自然的成为了繁衍子孙的隐喻,象征着家族兴旺、人丁众多。流传数千年不断的鱼鸟图、双鱼图便是最可靠的论证,这一意识流传至今,演变成了“莲里(鲤)生子”、“五鱼戏莲”等鱼纹之类的纹饰和图案。唐代的铜钱也改成了鲤鱼的形状。有的是镂空花钱,钱径4.5cm,黑色,青铜质,图案由两人一鱼组成,一人着紧身衣裤,另一人上着长袖衫,下着裙袍。两人跨步举臂,一在鱼头,一在鱼尾,作翩翩舞姿,其名为“人物卧鱼纹镂花钱”。有的是“人物鱼纹镂花钱”, 一妇人手握刀,作宰鱼状,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曰:“美人骋金错(指错金鱼刀),纤手脍红鲜”。
此外,蜘蛛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还具有很美好的象征意义。提起蜘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会在某一无人触及之处拉丝结网,因为没有人或其他动物的介入,可以便于它不被侵扰,织成一张大网,并且长时间不被破坏。所以,有蜘蛛的地方往往都是脏兮兮的。我们每逢年节在自家进行大扫除,扫掉的也大都是墙角和棚顶的蜘蛛网,谁也不会有多么的喜欢这种昆虫。然而,正是因为蜘蛛的这一特性,竟被人叫做“喜虫”。蜘蛛善结网,结成的网像女子穿的披肩,因此被赋予了心灵手巧的象征,古时女子在七夕这天拜蜘蛛,将其视为织造的高手和羡慕的对象;蜘蛛结网时专心致志,不受任何外界喧嚣所干扰,若被破坏,还会不断地重复编织,直至完工,网成之后,还会在下方织上一条使网不被轻易破坏的保险带子,因而它又是专注沉稳的象征;蜘蛛的外形很像汉字中的“喜”字,它有时喜欢在网上沿着一根丝往下滑,被称作“喜从天降”,一些古老的庙宇中还会专门画上这样的画像。羊在中国代表着吉祥,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而且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相关。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再如“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
其实,所有事物背后的意义都是人为赋予的。那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期盼总是美好的,哪怕是身处窘境,周遭能有暗喻吉祥的实物相伴左右,生活也总是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