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味】(五)创造美好的春天

更新: 2020-03-09 15:02:48

一九九二年壬申春节要来了,人们又忙着迎春的工作。

胡志明市,一个华人聚居众多的地方,与越南京族同胞一起,为迎接春节忙个不停。生产、买卖、服务行业……甚至动员外国亲友回来旅游、探亲、投资,使市面非常活跃,街道增添热闹,令人兴奋!

更令人兴奋的是阅报登载的好消息:日本《经济新闻》撰文指出,胡志明市华人经济恢复活力。内容提及这点:「胡志明市西南角有一个地方叫堤岸,越南话就是大市场的意思。这一地区商店林立,汉字招牌比比皆是,顾客盈门,朝气腾腾。」

真的,这两年来,堤岸中心区,市面繁盛,生意兴隆,街道两旁新设的商店增多,挂上了美观的招牌,越南字旁写着中文,看在华人的眼帘,倍觉亲切,像个熟识的朋友,向大家招手。

哦!阔别了十几个春天了;那昔日的景象,如今又再重现。每次回忆,颇使人唏嘘,曾经有过一段日子,这些传统的方块字,像含羞的少女,无法发挥本身的风采。而当时能公开亮相的,只有华文解放日报、统一潮粤剧团、第五郡文化宫和一些寺庙而已。

就是有这种种前因,今日承受缺乏人才的后果。不少外国公司来越投资,慨叹征求有华文水平的年轻职员困难,未达理想要求。就算组织临时的速成班训练,也不如意。因为知识的灌输,非一朝一夕可成,须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下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

幸而,我们尚有稳固的根基,培育新枝嫩芽还不算太困难。老一辈的华文程度相当高,以往这里教育普遍,学校林立,规模大小并存;不但华人子弟有好的学习场所,连不少京族子女也颇有成绩。(最近出版《华语自学三百六十五句》的作者黎女士,就是个实证。)而且,在十多年的艰辛岁月里,仍有一些热心教育工作者,默默地干着家庭补习班教师,将满腹知识,灌输传授到下代,使后世有传人。

还有最具影响力的推动者,就是华文解放日报文艺版,及一群热爱写作的文友,对年轻人学习华语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尤其是一九八六年,政府施行革新政策,得到了全民的共鸣,华人均内心兴奋,每人积极展开活动,旧文友们也重拾笔杆,再来创作;文友行列日渐增多,文艺创作的力量日益扩展,对后期华文普及教育的复苏,产生一股无形的助力。到一九八八年底,文友俱乐部(即文友联谊会)宣告成立,对推展华人文学,更创造顺利条件,因此我发表过一篇作品:《华人文艺渐复兴!》当时有人批评我过于乐观,但我坚信自己的观点正确,因为时代的车轮是向前进的,党国的领导层亦会英明地向前看的,我们必须要向世界文化迎头赶上去!

今日,华文这一科目,已不是单单一个民族语言那么狭窄了,而是顺应世界潮流,迎合开放政策,和各国商人来往,引进港、台、星、马、泰等地资金来投资,华语也像英、法语一样,是世界性交流的通用语言,不止华人本身要学习,京族人亦喜欢学习;个人固然得益,国家也有其利。

所以,在新的一年开始,新的美景就在前面,等待着我们继续前进!廿一世纪即将降临,新世纪应该轮到亚太地区的人民吐气扬眉!越南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据点,海岸线长,鱼米丰富,资源充足,河山壮丽,华人在这样的一个理想地方生活,岂能不脚踏实地,扎稳根基去发展;让经济恢复活力,让文化继续传扬,让华文教育普及。

我们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创造出更美好的春天!

原稿写于越南胡市一九九二年壬申春节

附言:

【春节回味】栏目,是三年前在凤凰城《亚省时报》连续介绍本人一些新春旧文章。因当时有部份读者想了解我抵美前的迎春笔调。

本篇《创造美好的春天》,为迎接壬申春节而写,一九九二年初,以原名周永新发表于西贡解放日报(华文版)壬申《春刊》。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