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字飞花令在选手们精彩的回答中一轮又一轮的传递开来。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赛季,被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叫武亦姝的16岁高中生夺魁,比赛中她用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气度惊艳全场。多位嘉宾对她赞不绝口,更有人形容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幻想”。本次参赛选手中年纪最长的有四零后,最年轻的是零零后,爷孙三代同台竞技,横跨七个年龄段区域。百人团竟答,攻擂者必答,守擂者抢答,乐此不疲,欢声不断。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像武亦姝同学说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的情意,现代语言很难给人这种感觉。”拒绝古诗词,就是在拒绝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感受世界的可能性。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战的魅力,更是一场经典文化盛宴的引力,经典的诗词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此时远方的你是否也看了这期节目,让我想起了你帮押韵的诗。
“黔师寻道千里行,水木精英妙绝伦;成家之梦始迈步,传道途中意志真;创新教坛何所惧,清华品质斩荆棘;大师教诲牢记心,扎根山区献真情。”为完成班主任安排的一篇培训期间的新闻稿。生活中、课间、课堂上用相机记录了同学们的各种表现,一直找不到最佳切入点。
培训时间都过半了,还是不适应封闭循环暖气回避室外雾霾的这种供暖方式,更喜欢家乡这种随时打开窗户让外面新鲜空气流进室内的惬意。因为教室、宾馆室内空气不能及时对流,心里一直不爽快,连续多天的失眠差点变成了一种习惯。深夜十一点过钟,翻开班级通讯录,分别用QQ和微信加上也有点爱好写作的你,就这样在你回复的鼓励中,清华培训“九个一”,夯实黔师学根基---“国培计划”贵州省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访省外名校清华大学班开班纪实的新闻稿有了雏形。班主任还对文章结尾用的这首七言诗进行了肯定。
文字仿佛是一座通向心灵的立交桥,你从桥的北端起步,我从桥的南面走来。桥上的人来来往往,有的人驻足滞留,有的人默然经过。字字句句的堆砌,有华丽的春花,也有朴实的秋果,有激情火热的夏日,也有隆冬腊月的景致。如若心有灵犀,你就会读懂桥上的风景。就如跑在立交桥同一层面的车辆,不管桥的距离有多远,终会迎面相视。如若心无旁骛,即使相向走来,也不会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就如穿梭立交的往来车辆,俯瞰有交汇的点,其实不在同一个层面。
心与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不同的成长背景造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生活阅历产生不同的答案。岁月静好的网友说:可天涯此时,亦可此时天涯。走近古诗词,能够触摸到远古的灵魂,跨越时空的距离并得到回应,寻找一种微妙的感觉。看似短短的几行字,瞬间触及到内心柔软的最深处。丝丝幽兰,点点春柳,似一股股暖流润了心田,美化了思絮,酣醉了心窝。
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去了冬的棉衣,剪出了春的绚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锦绣花园河边山上的小草在暖阳的沐浴下,从枯黄的草丛中冒出翠绿的嫩芽。体育馆路边的迎春花,也在柔风的亲吻中相继绽放出星星点点细碎的黄花。
心,忍不住悸动起来,目光伸向窗外,思绪荡漾,自由飞翔。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独守一瓣心香,闲暇日子与古诗词相约。感受一下武亦姝说的,“读书不是为了人前显摆。是为了当我看到天边飞鸟时,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
品味古诗词,感受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离情;领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恬适;体味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
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懂得,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你懂得,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懂得,理想信念的价值。
品味古诗词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淡雅,是一种浪漫,更是一种意境。“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品味古诗词,正如当前品味《传奇》的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