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论贪欲之症烈于癌》

更新: 2023-05-09 02:11:47

  夜,户外风号,卧不成眠,忽生奇念: 想查查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究竟死于何病?起而翻书,重观其人其事,考得其“病历”如下。

  一

  历来的红学家,一向都注目她的 “辣”,似乎忽略了她的另一面: 贪。恕我陋识浅见: “辣” 为其表,贪为其里,“辣” 系贪所使然耳。她的人生目的,可用一字概括: 钱。财迷心窍,贪得无厌,于是用尽心计,耍尽手腕,辣辣地搜刮、敲诈、吞占、捞取、一直到死。其“病” 因盖起于贪欲无疑。

  二

  王熙凤的贪病发作,同她的 “太聪明” 有极大关联。“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在书里是记载得分明确凿的。她心里有数,要想攫取钱财,少不得两个条件: 一,自己有权; 二,朝中有人。为此,她一切都 “只看老太太的眼色儿行事” 。这便是她绝顶 “聪明” 而且非常灵验的一招。于是她终于讨得了贾府大宅内 “一把手” 贾母的宠信,从王夫人手里 “接着管事” ,当上了荣国府的 “总经理” ,一度还兼任过宁国府的 “协理” 。一旦实权到手,其贪病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那些命运被她捏在手里的老妈子们,经常向她“孝敬些东西”,“又不时的来请安”,她道: “这可是她们自寻,送什么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穷得精光的贾芸,想进荣府谋个临时工混口饭吃,非她点头不成,无奈,背了十五两三钱银子的债,向她送了一份厚礼,才勉强买通关节。内宅一件值钱的古董没有了,一只金自鸣钟又不见了,都进了她的私囊……这些都还是小的。

  她扣着丫环们的月钱不发,拿出去放高利贷倒手盘剥“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她“弄权铁槛寺”,捞进三千两银子的“外快”,害死两条人命。她“大闹宁国府”,先敲诈二百两银子到手,而后借刀杀人,把尤二姐整死……“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她掌权几年,待到贾府案发抄家,竟从她房内抄出历年积聚的“体己”不下“五七万金”,还有两箱子房地契和一箱子借票!不知道还有没有存入外国银行的巨额款子?可惜曹雪芹未曾记录在案——要查清这类问题,想来要比抄家更难吧?

  一旦贪欲与权势集于一身,将驱使他(她)放胆干出怎样的罪恶勾当,王熙凤其人便是一面镜子。

  三

  对于王熙凤的所作所为,贾宅中人是很有些议论的。李纨心直,当面说她: “水晶心肝玻璃人儿”,“专会打细算盘”,恨不能把“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尤氏胆小,在平儿面前窃窃私议: “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哪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去! ”赵姨娘一向受她欺压,气极了,在背后大发牢骚: “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这一份家私不都叫她搬了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

  对于这类私议、抱怨,王熙凤作出的反应是破口大骂:“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件刻薄事了! ”

  她为何如此猖狂? 林黛玉看问题尖锐,说她惯于 “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儿” ,后面的话她没有直说——她有后台!

  可不,贾母也曾笑呵呵的当众“批评教育” 过王熙风一回: “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做人情。” 宽大为怀,教育为主,什么钱不钱的,大可不必计较,爱护 “人才”嘛!

  贾母真是一位宽厚大度的 “好领导”。

  于是,王熙风贪心更壮: “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连老太太都不管,怕太太做甚?

  四

  大凡古往今来的贪欲症患者,捞钱愈多,其贪欲便愈加膨胀,“病毒” 随之由心脏转移入骨髓,“病情” 进入晚期,成为贪欲狂,出现利令智昏症状。

  有王熙风自述为证: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便行” 。

  古代的贪欲狂如此,现代的贪欲狂又何尝不如此? 什么“主义”、“理想”、“信念”、“原则”、“法律”,算什么东西! 上至天王老子,下至阴曹地府,统统不在眼里。他们只信一样: 钱。

  好心的医生规劝患肝癌者戒酒、患肺癌者戒烟,一般均能戒住; 但要规劝贪欲狂戒钱,他才不听你的!

  (1986年4月22日《杂文报》)

  赏析 这是一篇文约意丰、运笔机智的杂文。开篇说为王熙凤查找死由,而终篇把脉断诊,尽是弦外之音。再看,方知作者是“故将真事隐去”,用心全在“用假语村言”。

  全文分四节,是以王熙凤“病历”的四个部分为结构线索。一节提出在王熙凤的死因上不苟同俗见,断定“其病因起于贪欲无疑。”其实,贪字难为生物之病,盖心病耳。二节点出王熙凤得纵贪心的两个前提,分析了她一步步人心不足,由收受“孝敬”到图财害命的心理历程。三节表面说王熙凤弄贪有恃无恐,实则说贾母律下失之于宽,因而姑息养奸: “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做人情。”对王熙凤这种“横向联系”的办法,高层决策者贾母仅付之一笑,怎能不祸起萧墙。四节指出纵贪者病入膏盲而不知祸事临头。在这四节里,如果我们抛开王熙凤这一形象的喻体,把文章深层的本体意思联出来,就理出了这样一条线索:作者提出了贪欲致病的观点,分析了纵贪欲者逐步堕落的规律,并且认为,法律失之于宽是纵贪者有恃无恐的原因,而弄贪者终久要丧心病狂,葬身欲海。

  值得一提的是,做成这样一个现实针对性很强、以反腐败为主题的文章,作者仅用王熙凤一典而天衣无缝,显示出作者老到的艺术功力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以下两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爱憎强烈,文笔却含蓄。鲁迅早就说过,杂文是讲小道理或不讲道理的文体。本文在表现主题上,“把自己的舌头藏在了嘴巴里”;表面上谈古,实则论今;王熙凤掌权几年,待到贾府案发抄家,竟从她房内抄出历年积聚“体己”不下“五七万金”,还有两箱子房地契和一箱子借票,不知道还有没有存入外国银行的款子?历数王熙凤“贪”的事实后,若不经心,顺手一枪,却是对丑恶腐败现象致命的一击。二、开头结尾,貌离神合,关照呼应,强化了主题效果。结尾之处,作者欲擒故纵,明知贪欲者病进晚期,却不愿相劝。一派不劝世人世事的超然风度,文心散漫,淡泊出世。殊不知,这乃是作者打一诳语:看官须留意,作者言语,如孙悟空变化之土庙,细看便知有诈。君记否,文章开篇写到: “夜,户外风号,卧不成眠……”夜半临户,苦听风号,夜不成眠,这是何等的忧思、焦虑。面对贪欲腐败,坐卧不宁,何谈淡泊心智。作者是一名军人,“位卑未敢忘忧国”或许才是他此时的心情。只不过为文之道,贵有张弛。以此篇为例,开篇为张,终篇为弛,张弛之间,应了古人一句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