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爱玉兰,曾经给中南海画过一幅《阳光灿烂 ,春暖花开》大型工笔画,并写了一篇关于白玉兰工笔画创作的文章,总不尽兴。现在,为人民大会堂所画《碧玉生辉》白玉兰工笔画已经完成,那天下午,我凝视着画中盈盈绽放的玉兰花,关于玉兰花及其一些感绪开始逐渐浮上脑海,随即蔓延开来。
家住花城,孩提时,所居大院里长有三棵玉兰树。树两大一小,每逢花开季节,大的花多,小的花少。只是,可惜那时大院里的孩子们中,属我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总是摘不到花,又不堪他们的引逗,也不去索要,惟有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摘下玉兰花后兴高采烈的嬉戏。不过还好,能偶尔拾到他们落下的一朵,便急慌慌藏到衣兜里,在没人时偷偷拿出来,闻一闻,嗅一嗅,那种淡雅的清香,几乎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
上中学后,我们教室后面的山坡上,也种有很多玉兰树。这样,在玉兰花盛开怒放的日子里,我与同学们犹如觅香的粉蝶,每天在玉兰树林间恣行无忌、尽情徜徉。清晨是争相跑到玉兰树下早读,午间是争相到玉兰树下复习、小憩。中学四年的每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玉兰树林里,总会有朗朗的欢笑声与读书声伴随着玉兰花的清雅幽香一起飘向远方。
大学期间,我专门选修了书法和国画课,读读画史,看看画集,知道了成熟于五代的工笔花鸟画,历经宋代宫廷画家精工细作的弘扬光大,达到登峰造极,形成体系完备的“院体画”。这类画恪守“外师造化”以至“中得心源”。如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贵图》和明代陈洪绶的《玉兰柱石图》,就是两幅著名的“院体画”。前者构图饱满,设色古艳,对玉兰花的刻画采用了以写实为主的手法,用线高古,表现出玉兰花的野逸典雅;而后者构图则非常疏朗,设色薄透清雅,用介乎写实与装饰的手法,以凝重的用笔、轻松的线条、简约概括的造型,来表现玉兰花端庄、隽永、清秀、淡雅的精神面貌。尽管两位大师以不同的手法,刻画出玉兰花迥异的风貌,但都寓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画风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玉兰花探究者。
“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微风轻拂香四溢,亭亭玉立依栏杆”。出于对玉兰的崇爱,那时的我,便常常看着画册想,要是我能画出这样美的玉兰花该多好啊。“行动随于心动!”于是,课间,每次研习牡丹画之后就试着画玉兰花。然而,年少时留下的只是花香,而对玉兰花的生长结构和基本的形象特征却记忆空白。以致每次画每次不象。情急中,我才感觉到观察与写生对于画好工笔花鸟画是如此重要。可是学校周遭是没有玉兰树的,这样,玉兰花便开在了我的梦里。
大学毕业后,我到深圳当记者,单位旁边是荔枝公园,有天进去散步时,猛然间闻到了一股香气,那是熟悉、久违了的幽香。心情不觉激动起来,循着芳香快步前行,果见十余棵玉兰树出现于眼前,花朵繁盛、簇簇拥拥着,和梦中的一样。望此情景,心中不觉窃喜,此乃天赐我学画玉兰的良机!这样,每天下班或假日就到公园里对着玉兰写生。开始是局部写生,如画一朵花的各个面,一朵花从含苞到初绽,到盛开的各个过程。或画一批叶子,一片叶的正、侧、反等不同面。进而对玉兰的枝条、花朵、树干进行整枝缩小写生,不断掌握取舍与夸张的处理方法,把玉兰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一年多后,我大胆攻向直接写生中最难的课题——折枝写生。每次都在一定大小的画幅内,不论繁或简,进行完整章法的玉兰写生。运用线的形态、浓淡、疏密、节奏等等,来体现我对玉兰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并以花为主体,枝叶助势,花如人面,枝如躯干,叶如四肢,所以花叶枝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其生气和神韵跃然纸上,正是画面的灵魂、最美的所在。
转眼一年多又过去了,我负笈北上求学。阳春三月,玉兰花遍布京城。欣赏京城玉兰,潭柘寺、大觉寺和颐和园都是经典。这时,白天和同学骑车去看,晚上已经能凭着记忆熟练的默写玉兰了。
思绪折回,这幅《碧玉生辉》算是我多年来写生玉兰积累下来的创作体现。先说说笔法:第一是用圆润、挺拔的线条勾勒玉兰花瓣的外轮廓,用饱满又富有弹性的弧线来表现玉兰花瓣的转折处,使玉兰花瓣饱满、挺拔、具有肉质感;第二是以抑扬顿挫、方中寓圆的笔法勾出毛壳的干枯、脆薄的质感,与花瓣形成对比;第三是画老树干时则是中、侧、逆三锋并用,以点、线、面的组合来把树干苍厚、粗涩的形象尽情的刻划出来;第四是用双钩的笔法勾出柱形的雌蕊,用淡墨点出雄蕊的花丝。花蕊的点缀是表现玉兰花的精神之笔、点晴之处,因此在行笔时,要快捷且干净利落。
再谈谈构图:这幅画采用“∽”构图,画面右半部分的花朵密集重叠,左上部分则疏朗空灵,达到密不穿针、疏可跑马的艺术效果。而左上方的明亮光景恰好与右下的山崖鸣泉互相呼应,通过回旋和流动的描绘,把画面引向无限的空间。六只小鸟在花中吟唱,和叮当的泉声、阵阵的微风、浓郁的花香汇成一曲春天和谐的颂歌。
前些日子,又到中南海怀仁堂看要我画画的地方,管理处的刘助理说,你喜欢画玉兰花,我带你去看看这里的玉兰花。正值玉兰花繁盛季节,怀仁堂这两棵玉兰树花开怒放,一紫一白,清香四溢,让人通体惬意。我在树下留影,遐思却随着暗香涌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