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读到吴万群的长篇小说《潮涌灌江》确实让人感慨万千。
作品反映的是一个特殊行业的改革历程,这就是色纺纱工业。对中国的纺织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同样走过了一条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道路。改革开放之初,许多地方的纺织工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特别是像作者所处的苏北、苏中产棉区。但是几年之后,过剩的产能、粗放的结构、落后的工艺、单一的品种、市场的竞争、国外同行的冲击,使得大部分纺织工业难以为继。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的纺织人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时势造英雄,如同作品的主人公相铁峰一样,很多改革型企业家审时度势,勇立潮头,完成了企业的升级转型。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他们面临的远远不止前述的行业的困难,他们首先面临的是自己理念上的革命,是体制上的诸多障碍,是传统的巨大的堕性和复杂的人性世界。《潮涌灌江》也正是在这些层面上展开矛盾冲突的。相铁峰必须战胜一个个的困难和挑战。凭借作品设计的挑战,吴万群为我们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群像,有像相铁峰、秦大帅、王晓璐、华珍这样的改革群体,有像汪白这样名义上支持改革,实际上唯利是图的腐败官员,有像毕德昌、刘棒这样的社会黑恶势力,也有像朱钢洋、施胜这些企业内部的堕落分子……正是这些不同层面人物的活动与较量,构成了作品尖锐的矛盾冲突。
毫无疑问,从一般的作品分类来看,《潮涌灌江》属于主旋律作品。这部作品运用了作者多年的生活积累、创作素材与艺术思考,作者数易其稿,使得这部改革的“正剧”具有了较好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上面简单的介绍就可以想象作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支撑起了作品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安排至关重要,否则,不但吸引不了读者,而且无法构成作品长时段的叙事行为。比如,作品中的许多情节都是故事套故事的,是随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变化而次第展开的,作品有几条并列的主线,在主线中又隐藏着副线,许多线索有断有续,又前后照应。作品中反派人物的戏份,如毕德昌就是一个看点,汪白也是一个可以深度分析的人物。这样的人物设计与矛盾冲突会不会影响作品主旋律的亮度和成色?这是许多同类型作家感到为难的地方,也是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上颇费踌躇的所在。事实上,这也的确在度的把握上存在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难度就放弃矛盾冲突,把改革开放写得一马平川,歌舞升平,这就不是一个艺术处理的问题,而是一个艺术真实的问题,是现实主义的原则问题。说到底,主旋律的内涵不是作品层面的,而是社会现实层面的,它是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主要矛盾的反映,因此必须忠实于生活。如同经典美学所指出的那样,意识到的巨大的历史内容始终是衡量作品真实性与艺术价值的第一尺度。如果再展开来的话,我们的一些作品之所以在创作上畏葸不前,缺乏艺术的勇气,关键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不足,是创作积累不足,是思想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更缺乏对社会历史的穿透力和洞察力。在这个方面,我对吴万群这样的作家非常佩服,也十分信任。他们就生活在社会的基层,一刻也没有脱离社会,他们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起码是近距离的在场者,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说起这几十年的历史,他们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艺术的想象有时真的赶不上他们笔记本上的素材。他们知道人民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知道改革的每一步所付出的代价。所以,怎么写改革开放,他们有信心,有底气。他们知道改革开放就是攻坚克难,要付出智慧、心血、成本,甚至生命。所以,《潮涌灌江》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真实地呈现出生活中存在的暗流、阻力,但所有这些并没有影响作品的正气和鼓舞人心的力量,相反,却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改革者的钦佩和投身改革的豪情。
再一个就是主旋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潮涌灌江》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作者没有只把眼光盯在社会的重大问题上,更没有把人物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的英雄,而是将人物置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呈现出生活的底色,正视人物的七情六欲。事实上,作品中的许多矛盾冲突正是起于人物的欲望。这方面,作品对几个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华珍、王晓璐、桃红、肖丽和肖青姐妹等都写得个性鲜明、活色生香,而相铁峰与几个女性感情上的纠葛更是写得曲折缠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心路历程,不同的结局安排确实比较抓人。显然,吴万群对如何把握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是下了功夫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对改革开放的真诚热爱和全面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改变几乎是所有领域的,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它首先是生活的,是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是心理感受和社会面貌。对于文学来说,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后者,是生动的生活,甚至是日常的细节。对这些具体生活的描写不但不会削弱改革开放宏大主题的表现,反而会使之血肉丰满、真实可感。所以,我以为,《潮涌灌江》的成功对吴万群来说不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而是他对如何写好现实题材,如何表现改革开放这一写作领域的成功探索,这些经验非常宝贵,值得特别说出来让同行们分享和思考。
吴万群将塑造人物形象作为作品的根本。当年高尔基曾经与青年作家讨论过如何写好工厂,高尔基坚持一点,即不管处理什么题材,都应该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不能因为机器忘了人物,不能为了技术的描写而忽视了人性的探究。在这方面,我们欣慰地看到,《潮涌灌江》塑造了一群新的现代“企业人”的形象,他们是“新人”,是当代文学画廊中的新形象。特别是以相铁峰为首的正面形象其意义值得重视,因为对当下日益企业化生存的中国社会来说,尤其需要有正面的形象来引领。在当今世界几乎是社会管理与企业运营两分天下的时候,企业的精神、价值取向,“企业人”的人格以及整体的素质关系到广大的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与社会的文明程度相关,因此,塑造承载正面价值观的形象就显得非常重要。
吴万群非常注重形象、情感,注意开发现代企业的审美体验,发现现代企业之美,注重创造和发现现代工业的美与诗意。彩虹集团、色纺工业在作品中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是新的空间、新的时间,新的色彩、新的线条,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情感天地。特别是现代企业提供的新的叙事方式、叙事材料、功能元素与小说结构使作品具有了新的文学气质。
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潮涌灌江》作为企业文学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企业当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生活在企业化的社会之中。文学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新的意义范畴、叙事伦理和诗意空间。当人们拥有了新的生活方式时,就必然要有新文学话语。文学不仅是对既有价值的复述,它还应该参与到价值的创造与传播中。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一直是人类价值重要的创造者之一,在当今和未来企业化社会中,它应该主动地提供新的经验,企业文学将会是文学的重要门类,并且将在社会生活中承载企业化生存的文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