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百年孤独》出版50周年。世界各国热爱文学的读者再一次回忆起那个长着酒糟鼻的哥伦比亚老头——加西亚·马尔克斯。
话说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曾历尽艰险,在接连的失败中坚持创作,最后从希望女神的手中接过了属于他的那一束橄榄枝:《百年孤独》的降生。
且不说他的流亡经历,即或到了墨西哥,他也只是个三流编剧。自1961年登陆墨西哥至1965年,他几乎一直都在努力写作,一连完成了好几个电影剧本。当然,好处是明摆着的:除了有助于拓展视野,电影还能给予其丰厚的报酬。1965年春天,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最明净的地区”(借用富恩特斯长篇小说名)圣安赫尔区租了一幢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楼房共两层,前后各有一个小院。前院用来停车,后院用来种花。作家的书房则在楼房底层,很小,只有三米来长、两米来宽,里面有一个书架、一张小木桌,桌上摆着一台奥利维蒂打字机。
他郁郁寡欢,常在好友富恩特斯面前发牢骚:“我真想甩手不干了,回哥伦比亚去。妈的,搞电影的都是白痴。”
富恩特斯安慰他说:“加博,你别忘了,电影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文学,是小说。电影是我们的老板,她出手阔绰,给我们每日的面包……”
事实上,流亡回来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萎靡不振,对自己的文学才能产生了怀疑。一些朋友不断从他嘴里听到沮丧的话,而真正了解他的,如富恩特斯、穆蒂斯等,根本不相信他已经文思枯竭。他们坚信“加博的文学天分”。
这时,一个评论家天使般地降临了,他叫路易斯·哈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才知道他并没有被文学界忘却。哈斯的目的很简单:为拉美文坛的最杰出和最具潜力的作家树碑立传。他选定的作家有:古巴的阿莱霍·卡彭铁尔、危地马拉的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阿根廷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胡利奥·科塔萨尔、巴西的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乌拉圭的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和卡洛斯·富恩特斯以及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当哈斯在墨西哥城会见富恩特斯时,后者向他推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尽管当时加西亚·马尔克斯还难以和上述作家等量齐观。
哈斯的评传以《我们的作家》为名,于1966年出版。哈斯是这样评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股散绳(这也是文章的标题)。哈斯的选择给加西亚·马尔克斯注入了催化剂,激活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回到了梦想:写一部“伟大的小说”、“拉丁美洲的《圣经》”。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希望女神终于不期而至。是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离开喧闹的墨西哥城,准备到海滨城市阿卡布尔科度周末。行至半途,加西亚·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多年以后,奥雷良诺上校面对行刑队,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它像一道闪电掠过他的脑海。这就是《百年孤独》的开头。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憋了十几年的《百年孤独》,其实就是外祖母惯用的讲话方式。
于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妻子说:“请给我10个月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密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几可排版付印的书稿出现在妻子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从酝酿到成型,则整整花了18年。稿子是用复印纸打印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妻子:“给你。”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妻子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
稿子由妻子寄给了远在巴黎的富恩特斯,邮资还是妻子拿仅存的首饰当了支付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从此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朋友的音信。
当富恩特斯收到《百年孤独》的时候,着实大吃了一惊。他一口气读完小说,不禁喜出望外。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部足以与《堂吉诃德》相提并论的惊世之作。第二天,他就把这部稿子寄给了西班牙最负盛名的一家出版社,并给主编附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称《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圣经》。
多年以后,富恩特斯回忆道:面对《百年孤独》,他不由得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们都在创作拉丁美洲的《圣经》,我写哥伦比亚章,你写墨西哥章,科塔萨尔写阿根廷章,多诺索写智利章,卡彭铁尔写古巴章……”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最终独自完成了这项宏大的计划。
但是,稿子被西班牙方面无情地退了回来。于是,富恩特斯只好将其中一部分发回墨西哥并在《永久》杂志上率先刊出。
西班牙的出版社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打击何啻五雷轰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难过极了。想当初,面对日益消瘦、苍老的妻子,他是怎么向她保证的?“你等着吧,我一定会成功的。”这是他当时常说的一句话。他坚信自己能成功,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而,他再一次遭受了退稿的无情打击,而且被拒绝的几乎是他的全部心血和希望。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由于哈斯曾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带给阿根廷南美出版社文学部主任弗朗西斯科·波鲁阿,这位出版商看后非常喜欢,于是作家意外收到了他的约稿信……对此,《百年孤独》的“接生员”之一、南美出版社《第一版》周刊主编托马斯·埃罗伊·马丁内斯是这样回忆的:“几个月前,那个神秘、狡黠的文学部主任弗朗西斯科·波鲁阿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刚刚收到了一部稿子,而且是从墨西哥寄来的。……且不说纸张和邮包是何等的简陋,关键在于作者的头上高悬着两项沉重的判决:其一是西班牙出版社的拒绝,理由是没有市场;其二是大作家吉列尔莫·德·托雷的批评,后者用委婉的语气告诫作者,‘必须去掉毫无价值的诗趣’。现在,我可以斗胆告诉精明的读者,那部书稿正是您所钟爱的《百年孤独》。”
1967年5月,《百年孤独》由阿根廷南美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人们可以不认识作者,或者淡忘了他的音容笑貌,却不会不记得马孔多的布恩蒂亚家族及其没完没了的魔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