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词话

更新: 2018-03-27 09:22:00

作者:李国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譬如清明的凄冷孤寒,端午的热烈阳光,中秋的温馨圆满,重阳的老健傲,而七夕,则以爱情浪漫为其特征。

  爱情和浪漫总是紧密相连,而七夕这个节日,不仅有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惊艳的浪漫传奇。据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与人类最友善,最亲近的喜鹊,就会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外。原来,它们都飞到天庭里去了。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喜鹊要在银河上面搭一座桥,好让这对苦苦等待了一年才能见面的情人相聚。为什么一年365天,只有这一天才能相聚呢?说来故事就更长了,因为天宫里的织女,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与人间的牛郎结合,谋求自己的幸福,而触怒天庭,得到一年分离364天的惩罚。

  这就是《风俗通义·岁华记丽三》所说:“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神话了。

  试想一下,当无数喜鹊,首尾相连,衔翅结羽,聚集成跨越银河的鹊桥,使织女得以穿桥而渡,会见牛郎的相逢那刻,该是一个多么令人动容,摄人心弦,又是多么让人感动,使人惊叹的场面啊!有人说,泱泱中华,不是一个特别具有想象力的民族,那是大错特错的谬论,倘非出于偏见,就是所知有限。自打中国人出现在亚洲这块土地上,从宇宙洪荒的蒙昧远古,到三皇五帝的有史以来,那上天入地,瞬息万变的不尽思绪;从结绳记事的口头文学,到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那心游四荒,神驰八极的浮想联翩,谁也比不上我们这个民族,拥有如此丰富的神话,色彩斑斓,光怪陆离;谁也比不上我们这块土地,出现如此众多的传说,五光十色,美轮美奂。五千年从未间断过的文化传承,是这个地球上知识财富中最宝贵的遗产。

  就七夕节而言,以这对哪怕一年只能见面一次,也要坚守不渝,厮守爱情的牛郎织女为例,以这些不起眼,却担负着成人之美的使命,哪怕只是相逢的匆匆一夜,见面的霎那一刻,也要从全世界飞来搭这座桥的无数喜鹊为例,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比这更具震撼力的爱情礼赞吗?所以,爱情和浪漫的七夕,千古以来,成为历代诗人弦诵不已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文学史上各抒己见,各竭其能的友谊赛,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在人类的全部感情中,只有爱情,从来是文学诗歌不绝如缕的母题。从《诗经·小雅》里,“跂彼织女”,“睕彼牵牛”,这对情侣的最初露面,到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我们读到了这对情侣相爱的温馨。到了唐代,杜牧、徐凝、孟浩然、孟郊,都写过七夕的诗篇,歌颂这对情侣卓绝的等待,坚贞的信誓。谁能不脱口而出“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杜牧《秋夕》中的佳句呢?到宋代,苏轼、故事,辛弃疾介绍">辛弃疾、、范成大,都以七夕为题写过长短句。因为“使鹊为桥”的典故,甚至出现专属于七夕的词牌《鹊桥仙》,可见这个古老的节日传说,之深入人心,之脍炙人口,之家喻户晓,之世代流传。

  最早写出这阙五十六个字的词牌的,为北宋的欧阳修,传唱于三瓦两舍,遂成定格。因为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加之周邦彦的词,又以《鹊桥仙令》为题,便约定俗成,定名为《鹊桥仙》,为词家通用。宋代的许多诗人,都写过以七夕为内容的《鹊桥仙》。而在所有这类词作中,又以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为出类拔萃的佼佼之作。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在他之前,写七夕者大有人在,在他之后,咏鹊桥者络绎不绝,然而,所有写家,都少不了“怨恨离愁”、“散多聚少”、“欢短别长”、“思苦念深”这些哀婉的词句,凄楚的笔调。而秦观此词,固然也有“传恨”、“如梦”、“忍顾”等语,然而,他并不停留在这个泛泛的层次上,别出机杼,立意更高境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果拥有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尽管天各一方,却心心相印,又何必在乎那两个人在一起,两颗心却不在一起,同一个空间却保持着距离的平庸日子呢?

  也许,这就是人们在七夕,又称乞巧节的这一天,对爱情和浪漫的一点期求吧!

  

上一篇:蒲宁:雾 下一篇:七夕书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