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Prue Stent
青春
by 塞缪尔·厄尔曼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王佐良 译
Photo@worteinbildern
青春的倦怠
by 三岛由纪夫
1、什么是倦怠
所谓倦怠是非常奢侈的东西。首先,我现在没有闲工夫拥有倦怠。因为每天得忙于工作,忙于奔波生活。再说,社会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可能拥有倦怠。而且想要咀嚼真正的倦怠滋味,得花费很多金钱。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没钱而来的无可奈何和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心境,同倦怠相距甚远。
在人们常说的青春的倦怠里,虽然也有人把没钱去看电影而无所事事地呆在简易公寓的二楼上的情景称为青春的倦怠。但这能不能说是倦怠,还是个疑问。其实,所谓真正的倦怠,是武侯贵族的专利,只有这些人才懂得倦怠的真正可怕。在简易公寓的二楼上恍恍惚惚的人,既苦于处置自身,又难于对付青春,在时而忧郁时而开朗的状态中,打发着无所作为的日子,这样他还是一无所获。而倦怠,则是拥有一切的人,在他们完全派不上用场的时候,才感受到的东西。王尔德曾经说过:“人世间有两类不幸,即一无所获的不幸和整个拥有某种东西的不幸。后者更为不幸。”这更为不幸的后者,就是倦怠。
然而,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他们眼前展现着人生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他们还一无所有,但他们偶尔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种拥有一切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同上述倦怠的定义两相对照,就会明白所谓青春的倦怠,是语言本身的矛盾。实际上,青春是不可能有倦怠的,而且倦怠这种感情同青春的意义是相反的。
2、怎样克服倦怠
昔日尼采曾就希腊古代的厌世主义做过论述,它是就有过阿提卡地方的抒情诗中屡屡出现所谓阿提卡的忧愁所作的说明。尼采将阿提卡的忧愁阐释为:这是用至今依然处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年代的希腊民族的丰盈本身所产生的一种苦恼。尼采说明它虽然是一种厌世主义,悲观主义,但却是强有力的悲观主义。尼采是在说:丰盈和丰饶本身会产生一种苦恼。这就是同我们前面所说的拥有一切者那种可怕的倦怠有所区别的缘故。
在这里,实际上就成立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就是说,这里的不平衡是由肉体能量的过剩所产生的不平衡,是精神的未完成与肉体的已完成之间的不平衡。缘此,只须稍许扣除多余的一方,以补足增加少的一方,就可以取得平衡。体育运动与精神行动是青春的同义词,其道理就在于此。总之,要消耗过剩的东西,把过剩的东西消耗尽,才是最符合青春的生理要求。如果让某些过剩的东西原封不动不加处理的话,那么过剩的能量就会反过来压倒精神,促使精神发达不起来。就像梅树开花必须剪枝一样,青春为了自我调节,为了使自己的精神能够充分的发挥,就有必要通过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来消耗自己的能量。当人的肉体受到残酷的使用时,人就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即这种残酷使实际上会给人带来某种爽朗的喜悦,同时也会使人精神焕发。总之,喜欢深入思考问题的人需要到户外去四处走走。但是,只顾四处走走,进行体育运动全然不运用精神,也是一种畸形。通过体育运动消耗过剩的能量,随后在愉快的疲劳里思考问题,这才能取得平衡。于是,思考才能变得正常,精神本身也就不为过剩的东西所烦恼,而能清澈地发挥作用。另外,如果肉体获胜而变得过剩,那就有必要尽量运动以消耗体力,使它转换到精神上来。
归根结蒂,我认为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人们会逐渐察觉到,乍看知性离奇发达的人,绝不是使精神本身发达的。为什么呢?因为精神这种东西,在受到肉体压迫期间,是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即使人们试图单凭精神的力量去解释、压迫或完美地分析肉体,这在青春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这样说,绝不言过其实,到了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可以称为成人了。
唐月梅 译
Photo@Matthias Heiderich
青春是属于自己的
by 毛姆
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土地贫瘠、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
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但是,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脑子里充满了灌输给他们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一旦同现实接触,总是碰的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是某种阴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的书(由于必要的选择很理想);还有长辈们之间的谈话(他们是透过玫瑰色的雾霭来回首青春的),这一切都为他们准备好了一个不真实的生活。
他们必须自己发现,他们所读过的书,所听到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每一次的发现,都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一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他自身抑制不了的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无意中增添了这种幻灭的痛苦。
对于菲利普来说,和海沃德的交往是一件最糟糕的事。他任何东西都不肯亲眼去观察,而只是通过书本只是来认识。他是危险的,因为他欺骗他自己,达到了如痴如狂、诚心诚意的程度。
他真诚地将自己的淫荡误认为是浪漫的感情,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误认为是艺术家的气质,把自己的偷懒误认为是哲学家的冷静。他的思想因为追求风雅而变的庸俗起来。他把一切事物都看得比实物大,轮廓模糊,还给它们蒙上一层多愁善感的金色雾霭。他扯谎,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别人为他指出来时,他却说谎言是美好的。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于是,我想,话题又回到了我们所相信的东西是否真实,是否在愚弄自己。我们不能说我们读到的听到的都是欺骗。因为那是别人的理想。
理想和现实,想象和实践本来就是有差距的。我们只是不能按着我们读到的和听到的做。因为青春是自己的。想象也应该是自己的。
青春是面对现实去想象的能力,而不是按着别人的想象来欺骗自己。
选自《人生的枷锁》 张柏然 张增健 倪俊 译
Photo@Prue Stent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by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着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Photo@Prue Stent
青春心境的终结
by 村上春树
青春完结了。
这个开头吓你一跳吧?我也吓一跳。但终归完结了,奈何不得。差不多四十岁了,稍一放松锻炼,侧腹就松弛得多少令人担忧,牙也刷得比过去仔细多了。同年轻女孩喝酒时必须一再注意说话别带有说教味儿。我那曾经的偶像吉姆·莫瑞森早已呜呼哀哉,布赖恩·威尔逊也由于可卡因中毒而臃肿不堪。同代或接近同代的女性朋友都已结婚,多数有了孩子,再没人肯跟我耍了。同年轻女孩交谈起来,共同话题又很有限,往往说了上句没下句。是的,中年了,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
时下肚皮尚未凸出,体重也同大学时代相差无几,头发也幸好还蓬蓬勃勃。唯一的强项就是健康,从不闹病。尽管如此,岁月这劳什子还是要带走它应该带走的部分,理所当然。
如果有人提议让我退回到二十岁,我第一个反应该是怕麻烦——当时倒也乐在其中——觉得一次足矣。我懒得那么回顾过去。有过去,才有现在的我;但现有的我是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我只能同现在的我友好相处。
至于青春何时完结,则因人而异。有的人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拖拖拉拉完结的,也有的人则明确把握住了完结的时间临界点。
日前见到一位过去的朋友,交谈的时候他突然说:“最近我切切实实感到自己的青春完结了!”
“这话怎么讲?”
“跟你说,我不是有个儿子吗?倒是才六岁,而我看见这孩子时,时不时这么想:这小家伙要长大,要碰上很多女孩,要恋爱,要困觉,名堂多着咧!可我再遇不上了。以前有过,但往后就没有了。说起来荒唐,总之就是嫉妒,嫉妒儿子将来的人生!”
“现在恋上谁也可以嘛!”我试着说。
“不成啊!没那个精力了。就算有精力,那样的心情也一去不复返了。”他说,“我所说的青春完结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
“就是通过嫉妒儿子得知青春完结了?”
“正是。”
就我来说,感觉青春已逝是三十岁那年。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一件事,我可以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我在麻布一家考究的餐馆同一位美貌女子一起吃饭,不过并非两人单独,我们一共四个人,而且是商量工作,浪漫气氛丝毫没有,但那天同她是初次见面。
看她第一眼时我就惊呆了:她同我过去认识的一个女孩竟然一模一样!脸一模一样,气质一模一样,连笑法也一模一样。过去我恋着那个女孩,我们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可以的地步,后来闹起别扭,分手后再没见到,不知她现在如何。
这个女子同她的确一般模样,喝葡萄酒、吃薄饼、喝汤的时间里,我的心总是跳个不停,恍若往日时光重新降临。尽管这也代表不了什么,但这光景的确挺妙!如同一种模拟体验,一如游戏。
一边吃饭一边谈工作细节,我不时窥她一眼,以便再次确认她说话的方式和吃色拉的样子。越看越觉得她像我过去的女友,简直像极了,像得我心里作痛。只是由于年纪的关系,眼前这位要优雅得多,无论衣着、妆容还是发型、举止,都优雅得体。那女孩大一些想必也会这样。
吃罢饭,上来甜食,开始喝咖啡。工作大体谈完了,往后很难再见到她了,也不是特别想见。这仅仅是一种模拟体验,一个幻觉罢了。能同她一起就餐诚然开心惬意,但事情是不可以一再重复的。偶然相遇,悄然消失,如此而已。
可与此同时,我又不想让她就这样一走了之。“嗨,你长得和我过去认识的一个女孩一模一样,一样得让人吃惊。”我最后这么说道。不能不说,然而那是不该说的,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
她微微一笑,笑得极其完美,无懈可击,并且这样应道:“男人嘛,总喜欢这样说话,说法倒是蛮别致的。”简直像哪部电影里的台词。
我很想说不是那样的,不是什么说法别致,不是想对你甜言蜜语,你的的确确同那个女孩一模一样,但我没说,我想说什么都没用。沉默之间,转到了其他话题。
我并不是对她说的感到恼火或心里不快,只是无奈而已。我甚至能理解她的心情。想必她以前也已被人这样说过多次。妩媚动人的女子往往遭遇不快场面,这点我也能够理解了,所以完全没有因此责怪她的念头。但就在麻布这家考究的餐馆的桌旁,我身上有什么失却了,损毁了,毫无疑问。迄今为止我始终予以信赖的某种不设防性——毫无保留的、全方位不设防性的东西,因了她这句话而一下子毁掉了,消失了。说来不可思议,即使在相当艰难的日子里,我也一再小心地守护着它,不让它受损。当然我是喜欢那个女孩的,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所以我始终小心守护的,准确说来不是她。唯独在某一时期的某种状况下才能被赋予的某种心境——是这心境消失得利利索索,因了她短短的一句话,在那一瞬间。
与此同时,以青春称之的模模糊糊的心境也已终结了。这我察觉得出,我站在不同于过去的世界里想道:事物的终结为什么如此轻而易举,如此微不足道呢?毕竟她出口的不是什么石破天惊之语。那分明是没有任何罪过的、无足轻重的交谈,甚至可以当作玩笑。
假如她知道自己的一句话在事实上拉上了我的青春帷幕,我想她一定吃惊不小。当然,事到如今,由何人何时拉上的帷幕,对于我的确是无所谓了。
时过境迁了。
选自《村上朝日堂,嗨嗬!》 林少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