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
2017-08-08 17:54 编辑:云彩间
梁祝爱情传唱了一千多年,无数人被感动,为之动情,为之垂泪,令少年男女神往,遐想。梁祝的交往始于,是他们结拜的地方,由此拉开了凄美爱情的序幕。近日,读了几本地方文史料,得知就在我们本地,不远,仅几十公里,决定骑车去探个究竟,看看是怎样的所在。
冬天的旷野,寒风微拂,阳光温暖,麦苗夹路而生,绿油油,长势喜人。刚刚下过雨,土地湿润,绿叶上水珠如珍珠,晶莹剔透,粒粒可数。骑车去看,享受田园风光,别有情趣。
第一天没骑到,住在和孝。第二天早早出发,一路骑行一路询问,很快到了目的地。所在的村庄叫曹桥,离水村村通公路有一百多步,为土路,高低不平,泥泞不堪,难行,推车更难行,十分吃力。推行数十步,车轮上沾了厚厚的泥,车瓦里塞满泥巴、草枝、树叶,车轮转不动,停下来,用树棍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捅干净,轮子能转了,又推行,行不几步,又转不动了,又捅,又推,如是者数次,累得气喘吁吁,浑身冒汗。穿过田间小路,离小河不远了,实在推不动了,只好停下。小河边有一茅屋,面向小河,背倚麦田,孤零零的。听见动静,屋内走出一位老汉,用奇异的目光打量,问我怎么走到了这里。我说,来看。老汉说,你走错了,返回去走村中,好走。我回头看看,走过的小路上有一道车辙,一行脚印,产生了畏难情绪。老汉指指前方说,那就是。我往前走几步,望过去,百米外有座小桥,立于小河上,三孔,无栏杆,河里有水,不流动,倒也清澈,倒映小桥,老柳树,宁静,安详,古朴,沧桑。
沿河走过去,河道七八步宽,水少,几近干涸,枯枝败叶堆积很厚,踏上去哗哗响。
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光滑细腻,看起来有了年头,中间一块断裂了,露出窟窿。桥头立有石碑,为民俗学者考证的来历,细读碑文:
曹桥原名,位于汝南和孝曹桥村南草河之上,南距红罗山书院十余里,相传梁山伯祝英台到红罗山书院就读,相遇于,二人一见如故,在此插竹为香,结拜为兄弟,同往求学。后演变为今名曹桥。
桥南是乡间小道,落叶堆积,少有人走,再往前便是麦田了。这是古道,向南十八里是红罗山书院,梁祝读书求学的地方,向西北是梁岗,梁山伯的家乡,向东是祝英台的家乡,朱庄。相传,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在遇见同去读书的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梁山伯为兄,祝英台为弟,携手往红罗山书院,开始了同窗三年的求学生涯。路边是柳树,粗者一搂,细者如大腿,寒风劲吹,柳叶凋零,树梢挂着少许青叶,不肯轻易低头。一阵风吹来,树枝摇动,树叶飘舞,飒飒作响,响声悬于树间,穿行于空中,闻之,油然而生苍凉感。桥北是曹桥村,村民全姓曹,大概是曹姓人建了桥,称为曹桥吧,村以桥名,曹桥便成了村名。民俗学家认为,晋朝末年大乱,梁祝故事随南迁百姓流播到南方,“”与“曹桥”同音,反映到梁祝故事中,便是了。不管历史上是不是有梁祝其人,不管梁祝间真实发生过还是演义爱情故事,不管梁祝之事是不是发生在这里,我宁愿相信传说是真实的,他们之间产生过美好的爱情,让许多人神往,让许多人的美好愿望有所寄托。这就像拜佛,虚无缥缈的佛是信仰的基础,不能没有。有美好的愿望,才有美好的生活。
走下桥,迎面碰见一位村民,得知我的来意,不屑地说,就一座破桥,没什么看头。我没分辩,打个招呼走了。作为普普通通的乡间小桥,实在没什么看头,不过,作为承载梁祝故事的桥,承载美好象征的桥,就意义非凡了,就让人浮想联翩了,就非常为人看重了。当年,梁祝是不是在结拜,携手过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桥的寓意。
顺河沟走出很远,回望,寒风呼啸,枯叶飞舞,不觉感慨,不知还能在小河上站立多久,寿命有限,梁祝故事无限,不会随小桥的垮掉而湮没。
查看更多>>
上一篇:草莓味的吻 下一篇:草场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