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
文/明月居士明月居士明月居士 神韵横生,随手触及风雅;曙光初照,飞霞漫衍辉煌。虎踞浙东南,居高而听天语;龙飞天之下,焕彩以耀神光。绵延向东,神吐朝云暮雨;曲折而北,雅生仙雾清芳。中分灵江、瓯江,山光与水色同在;呼应天台、雁荡,锦绣与人文共翔。临海之梁,泰山之佐,风剪层峦之秀,石裁天女之装。据史书载,登之见苍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若乃春暖花开,桃红喷艳;风清气爽,鹃紫呈祥。修竹节高,一...
文/冷月 迎春 金猴驾云已远扬,酉鸡谱写新篇章。 人间处处春意浓,梅花含笑吐芬芳。 初春天气 昨日湖光春意浓,冰消流水如潮涌。 今晨雾谒雪飘零,骤降温度缩回冬。 初春 烟雨石巷雾深藏,桃粉柳绿笑声扬。 大漠炊烟袅袅起,北方青草日影长。 春景 四时乡村闲客来,绵柔雨丝细柳裁。 粉戴羽衣桃色艳,春光旖旎百花开。 春望 色无丹青裹天色,路遥力疲尽难过。 待到来年春满园,一花...
横山肃立,蠡水含悲。麻衣兴草木之哀,灵柩堕山川之泪。恸乡亲之吊念,奠爆哀鸣;忡孺子之号啕,丧钟凄泣。慨有今生,怅无来世。儿呼此际,母醒何时?望音容兮何在,寸断肝肠;看手泽兮尚存,两行泪涕。叹慨一生之梦,愧报三春之晖。谨具清香,恭惟薄祭;虔呈蔬嚼,痛托哀意。 鸣乎母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根扁担,扛尽人间苦难;两只芒鞋,履遍世上安危。寒来暑往,历尽艰辛;星移斗转,饱经风雨。理麻纺线...
文:瑞瑞 有诗之后便有了词,它们和诗歌一样,皆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表达形式。相对于散文,我喜欢词和诗歌,无奈天生愚拙,才学浅薄,只能望而兴叹。诗起源于秦,盛于唐;词始于唐,盛于宋。诗有诗格,词有词境,风雅并存,各领风骚。 后来,词以万紫千红,婀娜多姿的丰神,与诗各显其美,各臻其盛。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宋朝的烟雨里,轻嗅细酌着那一剪宋词的时光。在那里,眼之所至,窥到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南唐后...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
描写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节日的古诗20首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
一山一溪一农家, 一片茶园一家犬。 一猪一牛一群羊, 一对夫妻一娇娃
烟波笼月,水映桃花,杨柳抚堤,画舫轻舟。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一汪...
原诗文: 晚春 作者: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个人浅析】 一.先理解该诗写作背景:此诗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仍在官场),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诗中字义: 草树:本指普通的花草和树木...
文/陈晓强 花缘花落花非月。 缘来心上,人美月圆缺。 世上情人深以蝶 网约谈笑相识怯。 问知娶纳何贤谢。 空有相思,多情总夭折。 现实财聚新人解。 物质疏亲泪流血。
文/陈小强 梦里结伴欲行远 还与连音应愿 语过不久身惊在 不知去否,故里已相见。 闻见静坐笑慈声 原是亲人故坐 回魂来夜已萧寒 梦醒长泪 回往却思念
文/陈小强 临江仙·苍苍岁月去无踪 苍苍岁月去无踪 新颜褪去悲凉 而立无成沉土扬 曾经花如梦 浮沉十年光 回首昔惜阅无数 君看善恶皆比 醉是低迷落陈郎 多少封尘事 功成何曾忘。
>>>>>文/南山<<<<< 呜呼!吾弟必宽去矣!殁在庚子年孟冬月十二日亥时,享年七十周岁。 吾弟一生,命运多舛,风雨兼程,历经坷坎。垂髫未束,双亲撒手人寰,蒙童被迫辍学,衣食濒绝来源。赖姐行母爱,含辛茹苦,倾力抚育,方勉度苦难。束发未几,从戎报国,南疆戌边,一十二年。其间,灯下苦读,始能粗通文墨;校场勤练,终习一技之善。尤蒙组织栽培,官长寄盼,提为技师,辗转岭南。 年届而立,解甲归皖,落户庐州,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