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赏析 > 列表

夜读散文|你好,十月
2025-10-08 19:39夜读散文|你好,十月

十月是从桂花树上跌下来的。先是三两朵砸在卖糖炒栗子的铁锅沿上,后来整条街都泡在蜜罐里似的,连收废品老汉的三轮车辙印都带着甜腥气。我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排队,隔着玻璃看环卫工老徐扫落叶,他竹帚划过地砖的声响像给秋天打着拍子。那些金黄的银杏叶明明轻得能飘上楼顶,落地的动静却沉得像他腰间那串钥匙——据说挂着亡妻留下的指甲剪。长假第三天,景区索道排队的游客们裹着同款冲锋衣,远远望去如同一条正在褪皮的蛇。穿汉...

夜读散文|邂逅十月秋光
2025-10-08 19:27夜读散文|邂逅十月秋光

十月是从桂花枝头滴落的鎏金时辰。当第一缕凉风掀开日历的扉页,那些蛰伏在叶脉里的阳光突然变得透明,像被陈年米酒浸泡过的琥珀,在窗棂上摇晃出潋滟的波纹。我总疑心这般秋光并非来自天际,而是从陶渊明遗忘在东篱下的酒瓮里漫溢出来的——那些被菊花瓣反复淘洗过的光芒,此刻正顺着梧桐树的经络缓缓沉降,将整座城市腌制成一瓮温柔的酱色。 清晨的薄雾里总漂浮着某种未完成的承诺。记得与友人说定要去三十里外的芦苇荡,看...

夜读散文|秋分:落叶知秋,时光均分
2025-09-23 20:01夜读散文|秋分:落叶知秋,时光均分

窗外的光斜切进来时,我正用手指丈量日影的长度。秋分的阳光有着特殊的质地,像被丝绸筛过的金粉,不似夏日的泼辣也不像冬阳的吝啬,它就那么匀净地铺在窗台上,让茶杯里浮沉的菊瓣显出一种透明的黄——这颜色让我想起母亲晾晒的陈皮,在竹匾里渐渐蜷缩成时间的形状。晨起推窗的刹那,一片槭树叶飘进屋里,叶缘已泛起锈红,叶脉却还固执地保持着青绿的记忆,这矛盾的姿态恰如中年心境:既知天命难违,又存少年意气。 蝉声不知何...

名家散文 |  义盛章 《岁月深处的讲台》
2025-09-13 21:01名家散文 | 义盛章 《岁月深处的讲台》

文字/义盛章 时光如一条静静流淌的河,三十载春秋倏忽而过,然而那三年的讲台岁月,却如河床中最温润的玉石,被记忆的流水冲刷得愈发莹亮。每逢教师节,心潮便泛起难以平息的涟漪——那是青春未尽的激情,是对恩师深深的感激,亦是对教育生涯的一缕甜蜜怅惘。这份情感穿越时间的长廊,在每年的九月被重新唤醒,如同秋日里不肯凋零的栀子花,固执地散发着经年的芬芳。 记得1993年的夏天,我怀揣师专毕业的荣耀——全系前茅的成...

散文 | 迟子建:父亲的肖像
2025-09-13 20:59散文 | 迟子建:父亲的肖像

文字/迟子建 我记忆中最寒冷的冬日,是1986年的腊月,年仅四十九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与亲人永别在年关。看着躺在棺材中唇角依然挂着一缕微笑的他,我想父亲是不是像熊一样,跟我们捉个生命的迷藏,冬眠了呢?熊冬眠前要拼命补充能量,扫荡山林可食之物,肚子吃出孕妇状,可是父亲发病后大都处于昏迷状态,难以进食,他走得令人心碎的消瘦,又不像去冬眠的样子。而次年春天熊苏醒了,山林又有熊迹了,他却还沉沉睡着,大地上再也寻...

夜读散文|灶台上的秋光
2025-09-13 20:55夜读散文|灶台上的秋光

秋日的阳光总是格外眷顾厨房。当第一缕晨光穿过纱窗落在铁锅上时,那些沉睡的锅碗瓢盆便苏醒了。铁锅是最先感知季节更替的,它黝黑的肚腹里装着整个秋天的甜香。糖炒栗子在锅中翻滚,发出细碎的爆裂声,像是远方山林里坠落的松果。砂石与黑铁的碰撞间,栗壳渐渐裂开笑脸,露出里面金黄的果肉。糖稀在锅底织就一张琥珀色的网,将山野的馈赠裹进甜蜜的囚笼。主妇的锅铲翻动时,我常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栗子忍受高温的煎熬,才能...

夜读散文|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025-09-12 19:08夜读散文|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立秋后的日光开始变得迟疑,像位踌躇的老者,在窗棂上徘徊复徘徊。最初几日,暑气尚在砖缝里蜷伏着,偶尔还要发作一番,将柏油路面蒸腾出蜃楼般的幻影。可不知从哪天起,晨起推窗时忽有清冽之气扑面——那凉意并非凛冽,倒像是有人将夏天这瓮浓酒悄悄兑了水,滋味便渐渐淡了。 最先感知季节更迭的总是草木。梧桐叶的绿不再那般跋扈,叶缘泛起黄边,如同古籍的包浆;栾树却突然活泼起来,举着满枝粉红的蒴果,在风里沙沙摇着铃铛...

午读散文 | 纪念抗战80周年:永不磨灭的丰碑
2025-09-11 20:24午读散文 | 纪念抗战80周年:永不磨灭的丰碑

永不磨灭的丰碑,不仅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更矗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提醒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原创散文| 奶奶家的篱笆
2025-09-11 20:19原创散文| 奶奶家的篱笆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篱笆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站在老屋门前,望着这排已经有些歪斜的竹篱笆,恍惚间又看见了奶奶佝偻着腰在篱笆边忙碌的身影。这篱笆,从我记事起就立在那里,如今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 奶奶家的篱笆是用山上的毛竹编成的。竹节粗大,表皮泛着青黄相间的颜色,摸上去还有些粗糙的毛刺。记得小时候,我最爱数篱笆上的节疤,每一个凸起的竹节都像是一张皱巴巴的老人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每年...

夜读散文 | 秋风知我意,秋月照我心
2025-09-11 20:17夜读散文 | 秋风知我意,秋月照我心

秋来了,先是悄悄的,后来便大张旗鼓了。先是几片黄叶,后来便满天飞舞了。先是微凉,后来便刺骨了。人们说秋是萧瑟的,我却以为秋是最有情的。秋风知我意,秋月照我心,这话不是虚言。 我住在城西的一间小楼上。楼不高,只有三层,我却住在顶层。楼前有一棵老槐树,不知是何人所植,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树干粗壮,树皮皲裂,树枝横斜,树叶稠密。夏天时,它为我遮阳;秋天时,它为我挡风。然而秋风是无孔不入的,它总能从窗缝里...

笔墨祭  余秋雨散文
2025-06-17 20:25笔墨祭 余秋雨散文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成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格局。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好不为难煞人。 我思忖日久,头脑...

晨读散文 | 中年人生,求缺不求满
2025-05-21 12:48晨读散文 | 中年人生,求缺不求满

晨起推窗时,发现槐树的叶子已从嫩黄转为沉绿,像兑足了水的颜料,浓淡正好。麦地里的穗子刚抽齐,青中泛着乳白,在晨风里轻轻摇晃——这是关中平原的小满节气了。 麦田此时最有看头。穗子灌浆将满未满,籽粒隔着青皮能掐出浆水,却还没到低头垂首的时节。农人背着喷雾器在地头转悠,指尖捻开麦穗察看,脸上既无焦虑也无狂喜。他们懂得:此刻的"未满"恰是最好的状态——若籽粒太实,反倒怕来场暴雨折了腰杆;若浆水不足,又恐旱风...

散文 | 青瓦上的月光
2025-05-21 12:44散文 | 青瓦上的月光

文字/张孝龙 夕阳的最后一抹胭脂晕染在麦秸垛尖时,灶膛里的火苗正舔舐着黝黑的铁锅。我蹲在门槛上剥新摘的毛豆,看暮色从青石井台漫上来,染蓝了母亲挽起的裤脚。蝉鸣忽然间弱了,像被晚风揉碎的柳叶,零落在炊烟织就的纱帐里。 父亲扛着锄头从田埂上走来,草帽檐下滚落的汗珠将黄土路砸出细小的坑。老黄牛慢悠悠甩着尾巴,铜铃铛在暮色里荡起一圈圈金黄的涟漪。西天残存的霞光里,归巢的燕子掠过稻草人发皱的衣襟,翅膀尖沾...

夜读散文|一天,一年,一生
2025-05-21 12:43夜读散文|一天,一年,一生

晨起推窗时,檐角悬着的露水正巧坠落。这滴露从形成到消散不过几个时辰,却完整地映照过朝霞、承接过飞鸟的影子、聆听过卖豆腐老人的梆子声。我们的每一天,何尝不是这样一颗转瞬即逝的露珠? 晨露未晞时 天光初透的卯时,巷口蒸糕铺的灶火已经醒了。陈师傅揉面的手掌布满裂痕,那些纹路里藏着三十年如一日的手艺。他总说:"面团醒发的时辰短了发酸,长了变柴,做吃食和过日子一样,差不得分毫。"第一笼糕出锅时,晨雾里走来戴...

夜读散文 | 荷尖悬玉露,蝉翼裂晴光
2025-05-21 12:38夜读散文 | 荷尖悬玉露,蝉翼裂晴光

五月的荷塘是最精微的禅房。晨光尚未穿透薄雾,那些初生的荷叶已托起满掌的星芒——每片新展的圆叶边缘都缀着水晶珠链,稍一动弹便滚落两三颗,在水面敲出梵呗般的清响。这让我想起龙泉窑的冰裂纹瓷器,越是脆薄的胎体,越能映照出天光的层次。 有尾红鲤忽然跃起,咬碎倒映的云絮。它鳞片上沾着的荷露还未坠尽,阳光已为它披上金甲。鱼儿永远不懂何为矛盾,它既能温柔地啄食荷茎上的青苔,又能用尾鳍劈开水面时显出刀锋般的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