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笔书写新英模

2018-07-12 18:31 编辑:萧傲之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既是创作的磅礴气势,也是为文的至高境界。王国平的报告文学《当代焦裕禄:廖俊波》(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从谋事、干事、对己、待人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廖俊波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基层一线开展的具体实践,系统梳理了廖俊波同志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楷模的新格局、新境界与新风范,树立起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新丰碑。

从审美趣味的角度来鉴赏,本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可归于好看、耐读之列。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英模主题的视频书,在文本之外,配有大量廖俊波同志的相关照片,特别剪辑了廖俊波同志的会议发言、下乡调研、工作交流及生活场景等相关音频视频,扫码即可观看,图文与音像相得益彰,鲜活呈现了主人公一心为民、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的感人事迹。

在写作笔法上同样独树一帜,本书依托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观照主人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意向,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同步给予文学审美视角的述作,共同呈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的文学自信。

阅读《当代焦裕禄:廖俊波》,是一种别有滋味的文化历程。我们在被廖俊波同志的思想人格感动震撼的同时,也沐浴着文学作品展现的文化与文明的浸润和滋养。这位新时代标兵,他的质朴、热情及人格魅力,也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美德,理应在更大范围内传颂开来。文学作品在自我考量和自我激励的双重向度上,激荡启迪阅读者:为政者,可视为范本寻找差距;不为政者,亦可作为鉴本修身养性。

本书开头以物理名词“发光体”起笔引起后文,“发光体”的热度和光照性正喻指物理专业出身的廖俊波那激勇的生命热情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优秀的领导干部,总是从内到外散发着高尚的精神力量。“从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谷文昌,优秀领导干部,先进英模人物,都有着这样的品质与境界,温暖人心,震撼人心,亦激励人心。纵观廖俊波的一生,他把前辈身上那些永恒闪耀着的品格与光华继承下来,为百姓酿造着新时代的蜜。”这段话既是对廖俊波同志短暂而不平凡一生的礼赞,也点明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践行作为。

作者在对廖俊波同志平凡而伟大一生的梳理中,着重道出了中国优秀文化对生命的深度滋养。在寻根廖俊波人格魅力成形中,不仅溯流了焦裕禄、谷文昌等前辈优秀党员干部深远宽博的人格影响,而且将廖俊波所处的闽北文化及这块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名人串联起来,如朱松和朱熹父子、陈贵芳、真德秀、饶元、蔡元定、江淹,等等。这既是在追根溯源廖俊波的价值文化滋养源头,也从另一个层面表达了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后来人的匠心传承和潜心拓展的认知。

在“谋事篇”中,廖俊波上任伊始,面对政和县这一“省尾”地区,扑下身子,既“挂帅”又“出征”,硬是以自己的激情满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凝聚起了群众的人心和力量,发现问题找寻根源,攻克难题完成任务,实现了民富邦安。正如他自己所言,就是要建设自我“一心装着群众的公仆情怀,敢于、善于担当的政治智慧,致力推动发展的责任意识”。

在“干事篇”中,廖俊波主张“民意就在闲谈中”,干起活来随时随地,不拘一格展气度。办公室问政,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路上问政,及时阻止不合格建设作业,以及解决道路洒水问题。说理问政,将朱熹的“不远复”活学活用,与视察公安工作联系起来。随口问政、理发问政随时随地而举,废寝忘食,以科学的发展观紧抓速度与质量,这种兢兢业业的执着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既是为政基础,也是为人美德。

为官一方,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毅力和智慧。而智慧获取又离不开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的精华。年度购书“冠军”廖俊波,正得读书三昧,在知识的宝库中求索跋涉,有效发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时间为友,争分夺秒,在生命的最后45天,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奔波在外招商或者赶路。支撑他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那就是“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对己”和“待人”两篇,本书还原了廖俊波为政与为人的高度与宽度——内外兼修,心怀天下。大量的生活细节的捕捉,看似是不经意的零散点缀,然则悄然间已传神投影出主人公的格局和志向。廖俊波托人网购内增高皮鞋,而且要内增高5厘米的款式,如此是要去北京领取“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奖。这一细节,不仅再现了儒雅倜傥的绅士形象,更透视其对工作的上心在意。

他在严守个人作风同时,以自我的操行影响并构建了坦荡纯粹的清廉家风。妻子提醒他“是不是公车私用”,女儿提及父亲只是个“包工头”。在他与爱人的相处中,我们也感动于一位优秀丈夫对妻子的珍爱和疼惜,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这是一个有生活品位、有感情温度、有烟火滋味的活生生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并非高高在上或若即若离,远不可及。当面对成绩时,他从不邀功,谦逊低调,心态“归零”。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他提前买下二手房,主动划定“公”与“私”的界限。搁置书法爱好,让位于工作上的两袖清风。如此恪守,也是其一以贯之的优秀作风。

像这些绵密恰切的细节,书中比比皆是,共同托载出了主人公生前的典型事件,贴近生活,顺乎日常,人物因真实而立体的细腻感和张力感而跃然纸上。

明快质感的行文风格,契合着主题思想的丰腴深刻,成为这部书的另一道亮彩。情感充沛、行文洒脱、形象深刻,组成“有意味的形式”,共同推就了这部报告文学的易读性与耐读性。

本书惯用短语短句,跳跃性的诗性语言,凸显为生动雀跃、激情饱满而玲珑轻盈,精妙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波澜起伏的感动与敬佩。情不自禁处,无法抑制的感染力以作者的主观介入而显得更为真挚——“我固执地想,此时他是敲了桌子的,利落而脆响”。

此外,各种熟语的双关运用,包括活用典故和套用歌词,将读者熟悉的语言揉碎,再重新艺术组织形成文字段落。如“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廖俊波总是说,谋发展这事,不能老是‘山河依旧’。但在吃饭这事上,他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温度,读来韵味绵延,丝毫没有虚与委蛇的繁缛和假空。

大量古诗词的摘引运用,腾挪跌宕,如蔡元定的“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诠释了廖俊波的坦荡磊落;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诉说着廖俊波离去后百姓亲人的痛,精准把控住了描写对象的特质。各种类比内容,如以“沈从文式的委屈”类比廖俊波的“快慢哲学”,开合之间也是将文学的圆转运用到了娴熟之境。

四个篇章标题气势磅礴,通俗中见斑斓:“一片忠心,一腔热血,激情满怀如虎跃”,“立潮头,‘以干得助’显身手”,“‘忘身为国尘氛尽’,心向君子且践行”,“一句‘我们’重千钧,百姓相认自家人”。各个章节内的小标题也是句句掷地有声,声声精彩,浓郁的文化风韵彰显出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修为。

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作者在有限的文字空间纵横捭阖,展现了阔大的内容含量,既避免了英模人物书写上假大空的僵化和教本宣科般的格式化,也革新了英模主题的书写风格,充实而灵动,饱满又鲜活。显而易见,这部报告文学在审美创作中,是独辟蹊径、大胆革新,热情地贴近、细腻地书写,以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不仅着意展现了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熠熠光彩,且致力以文学之笔共振新时代重大典型事件,实现着文学在记录时代在速度和深度上的追赶和超越,故而呈现出新时代文学积极的践行意义。

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共同滋养着中华文化的“味道”,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独有风采和韵味。再回顾《当代焦裕禄:廖俊波》这部报告文学,我们愈加明晰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中国社会震古烁今的巨变中,国家需要新的精神引领,社会需要新的文学发扬。新时代的文学,应该有新的作为——以自信、自觉、自强的在场参与,沉浸在日常的生活中去静心思考,坚持切磋琢磨,在传承中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文和体的同步调整革新,传递社会发展正能量,最终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查看更多>>
上一篇:贺绍俊:现实主义笔记 下一篇:写封信给你爱的人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