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2.2》:耐心少女编织的幻想世界

2018-07-16 16:35 编辑:都灵薇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云雾2.2》是90后新锐科幻作家、中国科幻新兴势力代表王侃瑜的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6个短篇及1个中篇小说,其中《云雾》获得2015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2016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奖银奖。王侃瑜的科幻小说在架构了比喆国和赫林国等星球,以及月见镇和月陆岛等星国的基础上,描写未来世界,从中影射我们今天遇到的种种问题,唤起被我们忽视的情感,寄托了对于人类整体而非个体的关怀,对于终极问题的思考,对于宇宙星辰的向往,对于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想象。

认识侃瑜还是在多年前一次上海高校科幻联盟的活动上,这个瘦弱文气的女孩带着大家一起做游戏,气氛很是活跃。在此之前,中国科幻最火热的城市有两个,一个是《科幻世界》所在地成都,一个是集聚了众多文化科技资源的北京。上海尽管不断地出现在国内外各种科幻小说影视作品中被当成未来中国的标志,但出于多种原因,其科幻氛围一直不浓。有人总结说,上海(文化)比较实际,注重脚踏实地的精致生活,所以像科幻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引不起大家的兴趣也是正常。

侃瑜、丁丁虫、网络流这些年轻人用行动批驳了这种论调。这几年,上海的科幻事业越来越红火,不光是在学校里各种活动搞得热闹,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去年的上海国际文学节的主题就是科幻,而诸多扎根在上海的主流文学刊物也纷纷推出科幻专刊,举办与诸多海外科幻作家、科幻组织的交流活动。这其中,也经常有侃瑜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谈文化还是要用作品说话,这次,90后的王侃瑜拿出了精彩的作品集《云雾2.2》。

王侃瑜近照

纵观侃瑜这本作品集,可以看到作为年轻一代科幻创作者中的佼佼者,她展现出全方位的优秀素质:无论是视野的开阔,写作技巧的熟练,还是对于当下科技趋势的把握,以及人性与哲理的深入思考,《云雾2.2》可以说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一点不生涩。

《重返弥安》讲述了一颗原本被海洋覆盖的星球由于冰川期来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原为海洋生物的智慧族群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爆发战争,而个体与家园之间的命运撞击显得尤为古典。在短小篇幅内非常经济高效地建立世界观与人物动机,且文字典雅优美,颇见侃瑜师从王安忆与严锋老师的写作功底。此作也将被翻译成英文,去影响更多的海外读者。

在《月见潮》与《潮汐历》中,侃瑜构造出赫林与比喆这样一对彼此产生潮汐锁定的殖民地双星,让人颇能联想到Ursula Le Guin的《一无所有》,两颗星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却又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某种张力关系。而侃瑜的故事,正是围绕着这两颗星球上的少男少女,试探友谊,寻访亲属,探索这个世界所隐藏的秘密,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完整而宏大的“潮汐双星”世界有朝一日成型。

《机械松鼠》和《发条麋鹿》可以看为另一组关于“后人类”主题的创作——前者探讨了末日后的世界里,AI如何获得人类的情感;后者则描绘了被机械及基因改造后的“麋鹿人”如何重新建立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感官层面描写细致入微,强大的文字将人带入一个充满陌生感的新世界。

《脑匣》与中篇《云雾》是在一个设定下的两种体现。《脑匣》如同一个精巧的片段,传递了记忆上传作为临终方案后所带来的一次彻骨悔恨。而这本集子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成熟的作品非《云雾》莫属,侃瑜工商管理+创意写作的多重背景,她的海外留学经历,以及对于人情毫不浮泛的踏实描画,都使得这篇小说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云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记忆的实时上传、备份、下载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人对于个体身份的认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侃瑜非常巧妙地选择了一个让读者非常有共鸣的切入点,意外怀孕的少女吟风带着IT男友阿诺见挑剔的母亲,而母亲的心病则是来自丈夫自私地选择接受记忆上传试验,失败后丧失所有记忆并随后失踪的陈年往事,阿诺让她想起了自己失踪的爱人。

世情是海派小说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侃瑜在这里展现出超出其年龄的成熟感,而“丧偶式育儿”“丈母娘看不上女婿”等等情节,又与当下现实碰撞出令人莞尔的效果。随着剧情层层抽丝剥茧,我们不得不对这项技术反复追问:它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它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什么,放弃什么?可以说《云雾》是近年来非常优秀的科幻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对于商业公司运作机制及通过技术对个体人价值的压榨贬损也表现得十分到位精准。

在阅读侃瑜作品的过程中,最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耐心”——文字不急不躁,情节细细铺排,完全没有其他一些年轻作者身上的“骄”“焦”气息。文如其人,这也是我从侃瑜身上看到的闪光品质,在这个追逐快速变现、自我膨胀严重的功利社会里,写作者有时也难免被诱惑、被污染。侃瑜就像是一个手艺扎实、心态淡定的匠人,一针一线地编织出自己心中的幻想世界。好东西值得等,就让我们静静期待。

查看更多>>
上一篇:《现代诗风》:见证施蛰存... 下一篇:贾平凹《山本》:用《红楼...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